星期六, 6月 29, 2013

[古亭人生] 我果然是笨蛋...

前晚跑去古亭Wellcome怒買義美豆漿,剛好有一對推車堆滿滿的母女擋在冷藏櫃前面,我一靠近時,女兒很機靈的移開身體。

此時水球看著滿排豆漿喃喃自語「義美豆漿... 義美豆漿...」。

「義美豆漿在這邊。(指)」(女兒伸出手指)

「喔,我要找的是低糖的...(喃喃自語)喔,看到了。」(原來只剩下兩瓶,難怪這麼難找)

當水球一手拿起義美低糖豆漿時,突然媽媽立刻對女兒開口了...

「記住,現在的豆漿使用的黃豆都是基因改造過的,喝了會變笨。」

那問題來了,請問當下水球會有什麼反應?

一、對母女洨以大液曉以大義。
二、施以復仇的鐵拳。
三、現場鞠躬承認自己是笨蛋。
四、再跑去拿瓶紅酒,然後像白痴一樣狂笑不止地一路走到收銀櫃台。

不過來自損友的「建議」更是經典:

一、請問這位媽媽應該吃了很多統一布丁吧?
二、「我體內有天然純粹的豆漿」。

住在天龍國大安區的日子真是歡樂異常啊,不過我記得義美豆漿用的不是基改黃豆吧?

星期四, 6月 27, 2013

「聯合國IPCC再生能源專家:台灣再生能源潛力無窮 條件勝德國」

我很想看看有多少核能菁英看到這標題就高潮射到這篇上。 其實這種論述經常會陷入兩元化的爭議,然後兩方雞同鴨講,因為完全失去「經濟效益」這個關鍵因素。 核能為何會陷入困境?並不只是安全風險,而是核電廠的興建是非常長期(充滿財務風險)、而且缺乏彈性的投資(反應爐的供電量很難動態調整)。但再生能源是否適合基載電力?也許不適合,但這世界上並沒有「因為有飛機所以不需要腳踏車」的邏輯,更沒有「腳踏車最環保所以不需要飛機」的必然。 再生能源該做的是「省電」,而不是發電。核能一直都是最優異的基載電力,更不能被否認。 不過在單向思考的台灣社會,以上所言都只是「偷渡充滿罪惡的再生能源」與「背叛台灣土地的經濟謊言」,所以還是眾多社會精英繼續浪費無限的時間去討論沒有交集的詭問。

星期六, 6月 22, 2013

[雜談] 再不寫點東西這芭樂格就要養蚊子了...

[正名運動] 年紀輕輕,最愛多P,所以目前大多數讓小女生看到腦袋燒壞的電視連續劇應正名為「多P偶像劇」。(蓋章)

[淫奔の勤獸] 本週MSN某對話「水球,我學長想問說你弄不弄得到你們公司的滑鼠。」「沒可能。」「Why?」「那是子公司的產品,小弟鞭長莫及。」「那你的鞭有多長?」「出不了這棟總部大樓...」「哇,世界紀錄耶!XD」「.........」

[歌牌部] 靠,看到後來,唯一會萌到我的女性角色竟然是那位怪裡怪氣的女王,我體內是有什麼奇怪的興趣開始覺醒了嗎?

[革命機] 不但機器人可以搞革命,連主角的小雞雞也共襄盛「舉」了,本作品已取代打工魔王成為週五晚上第一個觀看的春番。

[近親相姦上等] 能幹到讓哥哥無法自拔的妹妹儼然已成近年ACG界的超大勢力。

[CPBL] 今年恢復收看中職的唯一感想:胡金龍長得很柏油。

[菁英不知亡國恨,隔海猶獻後庭花] 台灣的22K年輕人真的有福了,不是一狗票「高學歷年輕菁英」整天網路嘴砲高喊什麼都要開放、拼命支持那個很會「拼經濟又清廉」的政黨、才能展現自己的「國際競爭力」嗎?這次就讓大家瞧瞧你們到底有多厲害吧,ㄎㄎ。中國的崛起讓很多能力不足的人有了「語言相同的地方,我也可以像國際大廠一樣變成成功的生意人」的錯覺,殊不知,若是你沒能力在國外成功,或者是做個成功的洋幫辦,在中國一樣要死的...不會因為你連一句英文都講不好就可以在中國當大王...就算在中國,最優秀的人也是拼命往美國日本跑,只有夜郎自大的台灣年輕菁英以為兩岸開放就可以躺在家裡打手槍...

星期日, 6月 16, 2013

「環保 vs 經濟」往往都是假議題

還記得之前國光石化的大鬧劇嗎?不是很多人口口聲聲台灣乙烯不夠用嗎?那現在的實情是什麼?

GDP2.14% 台綜院砍到見骨

「他剛從大陸回來,觀察出台灣有些石化產品賣不出去,是因為大陸還沒賣完。且石化業最具代表性之一的是乙烯,大陸在十二五與十三五規劃下,已經年產量達二、三千萬噸,台灣卻只有四、五百萬噸。」

現在看來這篇小社論,的確一語成讖,經濟部當年的「澄清稿」現在看來根本就是笑話(雖然當時立場就已經站不住腳了):

國光石化回到原點 台灣石化業何去何從

這根本不是什麼「環保 vs 經濟」,如果真的可以犧牲環保換取經濟發展也就算了,關鍵是:你可能會兩者皆失。台灣人長期被洗腦,制約成單細胞般的慣性思考「環保和經濟是對立的兩端」,實在可悲。按照這套邏輯,原住民放火燒山是不是馬上就有錢匯進戶頭?莫名其妙。

今天有人跟你講:政府應該花大錢打造大型手工製造玩具的工廠,這樣大家就有大錢可以躺著賺,再笨的人或多或少都會覺得「啊,台灣怎麼可能拼的過那些落後國家的廉價勞工」,既然如此,為何不以同樣的標準,用大腦想一想國光石化的「競爭力」在哪裡?

反對核四,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為什麼要為了6%的基載電力,要花這麼多錢?套句當年凱因斯對一戰合約的評論「我並不在乎這合約是否符合理智與正義,只在乎它造成的經濟後果」,核四應續建與否的問題,還是經濟效益四個字,值不得得為了幾趴的基載電力去挖這個錢坑。這跟核能是否安全、台灣是否缺電,一點關係都沒有。

興建電廠,本身也算是一種「投資行為」,那為何不去檢視興建核電廠,是不是「高風險」「低ROI」的投資?

反對核四,並不等於反對核電。但那票「一個人的擁核」人士卻經常犯下幾個很嚴重的錯誤。一、很民粹的把反核四跟反核畫上等號,理由是「核四是不可質疑的聖杯,一掛了台灣就再也沒核電了」(這些人為何不想想,如果核四這種施工品質發生在日本,日本人會有什麼反應?)。二、完全無視「經濟效益」與台電過去電力規劃失當的主因。三、什麼叫做中國臨海十幾座核電廠,所以台灣不必擔心核電安全?你有聽過因為鄰居可能瓦斯氣爆,所以自己就整天不關瓦斯的喔?這是什麼狗屁邏輯?

跟南韓拼?人家可是自己研發製造反應爐、極力爭取成為世界最大的輸出國,台電搞一個拼裝核電廠是想跟人家「拼」什麼?連反應爐螺拴鬆脫出了狀況都搞不清楚,而且公開承認員工「智能不足」的台電,是當每位員工都跟龍門廠長一樣,有住在倫敦的北鼻打越洋電話用英文慰問老爸,非常溫馨感人,搞得台電員工個個一樣好委屈喔?

林宗堯建議核一核二核三延役,核四總體檢,在已經確定的3300億預算往上還得加多少?講難聽一點,自高鐵完工通車後,核四是台灣近年來唯一的大型公共建設,蓋不完才有利可圖,已經有雪隧和高鐵兩個前車之鑑在那邊了,假使不是「貪腐」的土城王硬逼著蓋完,我們口袋還要被這票人吸走多少?當政府花的錢跟自己無關嗎?

再來就是蘇花高了。

狂熱支持蘇花高的人,老是喜歡拿雪隧當例子,彷彿雪隧完成後,台灣就沒有更困難的工程了,卻沒想過蘇花高難度,等於是好幾條雪隧的總和,要花多少時間和金錢才蓋的起來?

我經常碰到一種人:給我蘇花高,其餘免談,一副蘇花蓋免錢、馬上蓋、馬上通車、而且道路永遠不會壞的態度。問題是蘇花高興建時間和費用,絕對是雪隧的好幾倍,更何況,一定會有人巴不得永遠蓋不完,才有油水可撈,光這點,該不該興建就是一個大問號了。

更重要的是,台北人根本不知道很多花蓮人真正在乎的是「縣內的交通」。花蓮縣從北到南要開快三個小時,你搞一個蘇花高讓蘇澳到花蓮可以少開半小時有個屁用?花蓮到玉里要開三小時,這對花蓮人才是問題吧。

講白了,貪汙是一回事,維修是一回事,開了這條路爽到的,恐怕不是一般老百姓,而是砂石業。對,就是那個大規模破壞水土保持,造成蘇花公路容易損壞,撞傷路人見死不救反而倒車壓死人還賠的比較少的人渣產業。

別跟我扯日本人硬著頭皮蓋中央新幹線,人家可是有非常明確的市場需求(當東海道新幹線擠成這樣,打通東京和大阪的超高速鐵路是很難理解的要求嗎?),以及維持高速鐵路技術優勢的強烈意圖,整個系統也可以賣到國外去,高公局蓋蘇花高是想「出口」什麼?希望別人的公共建設品質做的跟你們一樣爛嗎?

最後,當年那票公開表態支持國光石化的教授學者,和今天那群關起門來互相取暖自我安慰的核工系為首的清華擁核幫,早就失去社會最低程度的信任了。

特別是那些眼睛長在頭頂、有學問沒學識的理工菁英,用著悠然、極度戲謔、且令人髮指的惡劣態度,輕描淡寫歷史上發生過的核災及傷害(這些人真該去福島好好的走一走),雲淡風輕,假裝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字裡行間滿滿溢出著「清華人不屑與普羅大眾一般見識」的傲慢,令人看了只能搖頭嘆息。

假如今天直接光明正大的站出來講「全球核電產業正在走下坡,連日本法國兩個核電大國都不得不聯手才能維持經濟規模(很多笨蛋看到日法聯手的新聞,還沾沾自喜以為「核電再度崛起」),我們只是擔心自己的飯碗不保」,還比較讓人值得尊敬,天底下沒有想當婊子又領貞節牌坊這檔事,可惜缺乏常識、好騙難教、每個人莫名其妙自以為高人一等的台灣社會,讓他們產生了如此可悲的幻覺。

星期六, 6月 08, 2013

[日本發浪] 一碗完全想不起來何時何地的拉麵...

因為iPhone 4S 16GB容量快爆了,不得不先手動砍掉非HDR照片,結果卻發現這張... 靠,這是我何時何地吃的哪間拉麵呀?完全想不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