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其實也不是什麼最近了,經常聽到某些同行與廠商之間,因為報導方向太過機車,或著是溝通上的摩擦,導致關係不佳,動輒放黑函、罵廣告AE、甚至威脅抽廣告者,比比皆是。對此,有些話我實在是不得不說。
一言以蔽之,如果真的想要當一個敬業的資訊技術媒體工作者,就應該盡量和廠商與公關公司保持距離。歷史的教訓證明,和廠商與公關公司走得越近,發生摩擦的機會就越大,尤其是原本稱兄道弟者,後來多半都會因為一些「小事」和利益上的衝突,而反目成仇。千萬別忘了,廠商和公關公司之所以接近你,並不是為了和你作朋友,而是為了自己的工作。說穿了,就純粹只是利益上的往來,不要天真的以為可以輕易的「交心」。我不敢說自己都不交業界的真朋友,但這種機會都是可遇不可求,保持戒慎恐懼實為上策。
首先,很多在這行的人,往往都會為了記者會贈品或媒體聚會抽獎之類的蠅頭小利,才去參加這些浪費時間的活動,撐到最後,就只等待抽獎的那一刻,然後事後又在辦公室與同事們好康到相報「那家廠商活動有抽獎」、「要怎麼抽才會容易抽中」。既然如此,就不要怪廠商和公關公司檯面上對你必恭必敬,私底下卻認為你是一個可以「收買」、輕易操控、在「緊要關頭」可以頤指氣使的媒體工作者,因為你已經把你的專業形象給賣了。
很遺憾的,我看到太多人,賤價出售自己所剩無幾的專業形象,然後還自爽得不得了。一個底薪只有兩萬八的技術編輯,不會因為到處拿一堆廠商贈品、抽中一堆獎品,就讓自己看起來比較有錢、比較「專業」。
〔當然,也許會有一些特殊案例,例如家境的確不好、真的需要這些獎品來維持家計。不過,既然如此,我會建議這些人換跑道、盡量去爭取更好的工作和待遇,因為媒體界本來就不是一個容易獲得高薪的世界。〕我講得更白一點,如果非得到了記者會和產品發表會,你才能知道這些訊息,那根本就是你自己的失職,沒有認真的去掌握產品和技術的發展方向,甚至連判斷趨勢的能力都沒有。就算是沒有這個能力好了,千方百計去取得廠商的時程表,總不難吧?偏偏很多人就是作不到,直到記者會過後才在大驚小怪、少見多怪,當Santa Rosa規格滿天飛、Napa被講爛整整一年、還搞不清楚早已過期的產品資訊,甚至創造「Intel雙核心Celeron亮相、但AMD Athlon 64 FX-57仍是單核心」之類全球獨家新聞。這種案例,早已見怪不怪。
沒有人說,絕對不能參加記者會,但是你有義務事前作好功課,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麼,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標,就不該浪費任何時間,去作你該做的事情。很多記者常常抱怨「記者會跑不完」,多半都是自己都沒搞清楚參加記者會的「目的」是什麼。
對於已經擺明要走「專業公正」、廠商「叫好」、「機車反商路線」的媒體來說,這點更是重要。如其浪費時間在記者會和產品發表會上,不如多花點時間在研讀教科書和技術文件,盡量累積正統科班的基礎知識,因為這些才是你專業的基礎。雖然台灣已經是一個高等教育過度氾濫的環境,但在長期惡性競爭的台灣資訊媒體界,資訊科班背景、國立大學畢業或碩士學歷卻已經算是稀有動物了,非科班背景、學歷不足的媒體工作者,反而更應該努力的唸書,而不是閒閒沒事幹,就坐在辦公室打電動。
千萬也別忘了,「廣編稿」這種放棄自尊、去對廠商歌功頌德的東西,能不碰就不碰,因為這也是在出賣你的專業,而且更傷害著你獨立評測產品優劣的能力,與超然公正的立場。我就看過有常常寫廣編稿的技術編輯,最後連產品測試報導都寫得像廣編稿一樣。
所以,自從我確定我自身的定位-「以研究技術與產品測試為主的技術編輯」-後,我從不參加什麼記者會或產品發表會,公關公司私下請吃飯一律拒絕,減少無謂的「採訪」
(雖然我們家的徵人啟事,對技術編輯的要求有一條「樂於採訪」,但那我認為根本是狗屁,技術編輯的工作究竟是什麼?),買東西也從來不拿什麼「媒體價」。產品的借測工作,一切公事公辦。我覺得,這只是最低限度的自我要求。
其次,無冕王當久了,尤其在廠商與公關公司狂灌迷湯之後,很多人都會產生自我膨脹的心態,以為自己有多了不起,甚至白目到老子心情不爽就打電話罵廠商、在海外廠商活動跩個二五八萬裝大爺者,亦大有人在。基本上,我只能說這種人多半都沒救了,今天如果自己真的有這麼厲害,有本事就設法進入這些公司看看啊!尤其是那些大型外商的員工,學歷動輒留美碩博士,年薪起碼百萬起跳,最好這些自以為偉大的垃圾媒體工作者,是想進去就能進去啦!許多大型的跨國公關公司,亦不乏具備傲人學經歷與能力者,坦白講,我看很多媒體人大概連當公關的資格都沒有。
今天反過來想,假如我是Intel和公關公司的人,每次舉辦IDF之類的活動,就看到台灣媒體吃相難看、藉機旅遊、工作散漫、甚至將報導「內銷轉出口、把國內廠商訂單的新聞移花接木到海外的IDF」的樣子,我當然會打從心底看不起這些人,只是礙於身份,幹在心裡口難開。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往往廠商和公關公司看到的,並不是你的能力與專業,而是你背後的媒體有多強的後台和多大的影響力。所以,就算得到「被重視」的感覺,也請得仔細想想,這並不代表對你的肯定。甚至就某種程度而言,如果自己的專業程度不足,持續受到「關愛的眼神」,反而還是一種侮辱。
說到最後,還是一句話,千萬不要滿腦子想當婊子,又笑想可以領到貞節牌坊,自己都放棄自尊了,就別奢望別人會真正的尊敬你;在因媒體身份而自我膨脹、自以為是大爺前,也先照照鏡子,瞧瞧自已就竟是怎樣的貨色,人家又用怎樣的態度在看待你。
這就是我的忠告。
至於廠商和公關公司,又該如何建立與媒體「正常合理」的關係,等我有力氣,再好好的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