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佛法神通聯接、正念上網
因地震,中國國際出口線路出現故障,造成網路擁擠。尤其是大陸與北美的網絡聯繫受阻嚴重,這又是大陸大法弟子與明慧聯繫的主渠道。最近我周圍的同修有不少上不了網。
前 幾天,我突然想到,到海底去看看究竟怎麼樣。主元神瞬間到了出事的地方。當我用雙手抓住電纜斷開的兩端時,信息從我的身體流過。通過這次體驗,我悟到,佛 法神通,有的是辦法。佛法神通有溝通聯接功能。大法弟子用意念指揮功、功能去做事。我每次上網時,發一正念:鎖定整個宇宙清網,解體一切干擾救度眾生的障 礙,解體干擾世人上明慧網獲取大法真相資料的障礙。我每天都能上明慧網,用動態網上網,只有一天沒打開,也用花園網上到。
"It's not about perfect. It's about effort. And when you implement that effort into your life… every single day, that's where transformation happens. That's how change occurs. Keep going, remember why you started."
星期二, 1月 30, 2007
[金豪洨]中華電信需要你們
用佛法神通聯接、正念上網
Labels:
bailan
真是不入流的抄襲
意外在PChome個人新聞台找到這篇文章,簡直是亂抄一通。
iThome書評:由英特爾P6處理器生父所操刀的Pentium編年史
(12/8 iThome 272期出刊,12/17上線)
隨意寫寫小站~好書推薦 The Pentium Chronicles (P6架構編年史)~
(2006-12-13 15:34:00)備份一、備份二
隨便看一下,就知道作者根本就沒摸過這本書,也缺乏足夠的sense,更沒把書評看完。身為iThome書評的原作者,我絕對有資格講這句話。
我的原文:
二、「最後被強迫”光榮”解散的五年歷程。」專案結束當然就要解散(原文:P6 was a big project that started with one person (me), grew over serveral years to 450+ people, and then eventually decreased to zero stuff.),何來「強迫」之有?
這還不打緊,我們繼續看下去。
我的原文:
二、「如全力針對32位元程式碼最佳化(如現行的AMD-64指令集)」,這和AMD64有啥關聯?32位元x86難道是P6才出現的?
三、「(與當時的Pentium、K5相比,10階算很長了)」,P6是12階,不是10階(所謂10階是指不包含write-back的misprediction pipeline),書中也壓根兒沒提到P6的管線細節。
我的原文:
我的原文:
我的原文:
我實在不知道到底該講什麼了,唉。
我只有一句話:我寧願看到整篇被copy&paste,也不想看到這樣加油添醋、誤導他人的「亂抄」,這比剽竊還嚴重一百倍。
iThome書評:由英特爾P6處理器生父所操刀的Pentium編年史
(12/8 iThome 272期出刊,12/17上線)
隨意寫寫小站~好書推薦 The Pentium Chronicles (P6架構編年史)~
(2006-12-13 15:34:00)備份一、備份二
隨便看一下,就知道作者根本就沒摸過這本書,也缺乏足夠的sense,更沒把書評看完。身為iThome書評的原作者,我絕對有資格講這句話。
我的原文:
走在光華商場的街頭,看著近來英特爾Core 2 Duo(代號Conroe)處理器的巨型看板,大大的印著「地球上最好的雙核心處理器」,再走進二手電子零件材料行,隔著玻璃窗,端詳著1996年問世的 Pentium Pro、以及後繼的Pentium II、Pentium III、Celeron、Pentium M與Xeon處理器,可能很少人想到:十年多來,他們都系出同源,沿用同一個微架構「P6」-雖然中間穿插了一個失敗的Pentium 4家族和NetBurst-在Core Duo奪回英特爾x86處理器的主力地位。他的抄襲:
去年底,昔日領導P6微架構研發工作的前英特爾院士兼處理器架構師Robert Colwell,匯集整理他在IEEE Computer Society旗艦雜誌「Computer」寫過對英特爾產品與專案的專欄評論文章,發表「The Pentium Chronicles: The People, Passion, and Politics Behind Intel's Landmark Chips」一書,經由幽默風趣的文筆,從觀念成型、去蕪存菁、設計實作、產品量產,到上市發表,陳述整個Pentium Pro處理器的研發歷程,從他的提案、一路演進成超過450人的大型研發團隊,最後光榮結案解散的五年歷程,構成本書的章節結構。
隨著Intel公司的新處理器Core與Core2架構的興起,也讓人們開始回想起P6微架構此一x86處理器史上最成功的架構。去年底,昔日領導P6微 架構團隊研發工作的Robert Colwell,匯集了過去在IEEE發表過的專欄評論文章,出版The Pentium Chronicles這本Intel x86處理器大全。一、「出版The Pentium Chronicles這本Intel x86處理器大全」,拜託,什麼時候這本是「Intel x86處理器大全」了?(The Unabridged Pentium 4才算)全書重心都是專案管理,根本沒多少技術性的內容,也都不是重點。就算不看內容,從副標題也可以看得出來。
藉由作者幽默風趣的手筆,能夠讓我們瞭解到處理器從觀念成型→去蕪存菁→設計實作→產品試產→正式發表量產,陳述了整個Pentium Pro處理器的研發歷程,也讓區區5人的研發團隊成長到超過450人的大型研發團隊,最後被強迫”光榮”解散的五年歷程。
二、「最後被強迫”光榮”解散的五年歷程。」專案結束當然就要解散(原文:P6 was a big project that started with one person (me), grew over serveral years to 450+ people, and then eventually decreased to zero stuff.),何來「強迫」之有?
這還不打緊,我們繼續看下去。
我的原文:
當時常看電腦雜誌的讀者都多少記得,Pentium Pro處理器有兩大爭議點:全力針對32位元程式碼最佳化,與採用和Pentium完全不相容的全新系統匯流排,多年後都被證實是非常正確的決策。除此之 外,像超深指令管線、高時脈與非循序指令執行功能,也同樣不被看好,卻讓P6微架構的時脈在十年內成長20倍。他的抄襲:
當時他們所預想的Pentium Pro架構有兩大爭議點,如全力針對32位元程式碼最佳化(如現行的AMD-64指令集),與舊Pentium不相容的系統匯流排,另外像現行處理器必備 的超長指令管線階(與當時的Pentium、K5相比,10階算很長了)、高時脈設計與亂序執行功能,也同樣被人看衰,但是Robert Colwell卻帶領著他的團隊向世人證明他們的實力。一、「 當時他們所預想的Pentium Pro架構有兩大爭議點」,笑話,最好Robert Colwell當時就「預想」的到啦,當他和Intel其他部門打拉鋸戰是打假的?
二、「如全力針對32位元程式碼最佳化(如現行的AMD-64指令集)」,這和AMD64有啥關聯?32位元x86難道是P6才出現的?
三、「(與當時的Pentium、K5相比,10階算很長了)」,P6是12階,不是10階(所謂10階是指不包含write-back的misprediction pipeline),書中也壓根兒沒提到P6的管線細節。
我的原文:
作者教你如何有效率地開會他的無中生有:
俗語說的好,萬事起頭難,草創之初所犯下的錯誤,是很難事後補救的。換言之,觀念的良窳,將決定整個專案的成敗。
一家企業的流程能否達到高效率,從開會這檔事即可略見一斑。第二章「觀念成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部分,莫過於以Robert Colwell為首的幾位英特爾首席架構師,讓會議更有效率,促進腦力激盪,思考出精密如一座迷你城市的微處理器架構,這過程非常令人激賞,值得所有企業學習。
除了處理器的研發歷程外,還有教導讀者如何作一名成功的領導者及如何有效率的開會,並且詳述了Intel何以成為世上最大晶圓設計公司的成功關鍵。「詳述了Intel何以成為世上最大晶圓設計公司的成功關鍵」,我怎麼都沒看到?Intel是「晶圓」設計公司?我的天啊。
我的原文:
最後一章「Inquiring Minds Like Yours」,採用問答體裁,詳細解答過去數年來,英特爾所發生過的大事,以及他個人的觀點與看法,題目包括Pentium III的CPUID事件、Pentium浮點運算器臭蟲、P6是否抄襲Alpha處理器、他個人對Itanium的觀察、英特爾的工作環境好不好、如何在 英特爾成為架構師,以及最後他因不認同Pentium 4高時脈路線而選擇離開英特爾的理由,無所不包,足以釐清近十年來,無數流傳的謠言、誤解與事實。這段就幾乎照抄了:
當然,在書的最後一章「Inquiring Minds Like Yours」以問答方式詳細回答了過去數年來,Intel所發生的大事如PentiumIII的CPUID事件、Pentium浮點運算器的臭蟲、P6微 架構是否抄襲Alpha處理器,他對Itanium的觀點,如何成為Intel的架構設計師以及他為何不認同Penitum4及NetBurst,而離開 Intel的理由。這些問答足以釐清近十年來無數流傳的謠言、誤解與事實。下面就似乎「參考」我過去替PowerUser寫的2006春季IDF現場報導了,我知道這一段曾被北美新浪財經某文「引用」,還包含Rockton的部份。
我的原文:
英特爾P6微架構總工程師之一的Robert Colwell,在其回憶錄「The Pentium Chronicles: The People, Passion, and Politics Behind Intel's Landmarks Chips」一書中,表示他之所以離開英特爾,主因在於他並不認同英特爾在Pentium 4/NetBurst微架構中所選擇的設計路線(與專案管理),因為他相信「The future is mobile」,如何在維持省電與最長續航力的前提下,達到足夠的運算效能,才是處理器技術發展的未來方向。從NetBurst的失敗,與P6微架構的再 興,的確所言不虛。這段就真的是不知所云了。
Robert Colwell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The Future of Mobile(未來將由移動開創)....也曾提出所謂的終極P3計劃,但由於Intel高層震驚P4所用的NetBurest架構能達到10Ghz,所 以Robert Colwell的終極P3(最高約2~3Ghz)也只停留在書面上。但是對照NetBurst架構的下馬、P6重新披掛上陣.....對Intel來說不啻是一種諷刺「 Robert Colwell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The Future of Mobile(未來將由移動開創)....」,這句話很有名?而且原文是「I think the future is mobile.」,不是「The Future of Mobile」,「開創」啥?
我實在不知道到底該講什麼了,唉。
我只有一句話:我寧願看到整篇被copy&paste,也不想看到這樣加油添醋、誤導他人的「亂抄」,這比剽竊還嚴重一百倍。
Labels:
bailan
星期一, 1月 29, 2007
星期六, 1月 27, 2007
星期三, 1月 24, 2007
星期六, 1月 20, 2007
星期四, 1月 18, 2007
今天IT業界最大的新聞:Sun的「Rock」終於Tape Out了!
Sun Tapes Out Rock Sparc Chip, Gooses Clocks on Niagara Sparc T1
現在就等著看Rock的表現了。如果成功,現在所有的x86 server CPU都可以去死一死了。
現在就等著看Rock的表現了。如果成功,現在所有的x86 server CPU都可以去死一死了。
Labels:
Computer
星期二, 1月 16, 2007
GF8600GT這麼快就有消息了....
我之前才開玩笑:nVidia推出GF8600GT時,也就是我該換電腦的時候,沒想到nVidia動作竟然這麼快啊....
New Nvidia product speculated
老實講,其實G8X世代的運算能量並不高,nVidia追求的是「效益」和「使用率」。以8600GT(G84)來說好了,48個1D stream processor也差不多僅等同於12個4D shader,並不會比我現在手上這張7600GS(G73)的12PS+5VS來得多。
當然,實際上並不能這樣比較,畢竟G8X的運算單元比較容易滿載,表現一定是好很多的。我也很期待8600GT可以成為一張毋需外接電源的中階顯示卡,350MHz的核心時脈多少也透露了nVidia的意圖。
New Nvidia product speculated
| Name | Core | Memory Speed | Memory Size | Memory Bus | No. Stream Processor | Est. Price |
| 8300 GS | 500 MHz | 1000 MHz | Upto 256MB | 128bit | 24 | $79 |
| 8300 GT | 500 MHz | 1200 MHz | Upto 256MB | 128bit | 32 | $99 |
| 8600 GT | 350 MHz | 1200 MHz | Upto 256MB | 256bit | 48 | $129 |
| 8600 Ultra | 500 MHz | 1400 MHz | Upto 512MB | 256bit | 64 | $179 |
| 8800 GTS | 500 MHz | 1600 MHz | 320MB | 320bit | 96 | $299 |
| 8800 GTS | 500 MHz | 1600 MHz | 640MB | 320bit | 96 | $399 |
| 8800 GTX | 575 MHz | 1900 MHz | 768MB | 384bit | 128 | $599 |
老實講,其實G8X世代的運算能量並不高,nVidia追求的是「效益」和「使用率」。以8600GT(G84)來說好了,48個1D stream processor也差不多僅等同於12個4D shader,並不會比我現在手上這張7600GS(G73)的12PS+5VS來得多。
當然,實際上並不能這樣比較,畢竟G8X的運算單元比較容易滿載,表現一定是好很多的。我也很期待8600GT可以成為一張毋需外接電源的中階顯示卡,350MHz的核心時脈多少也透露了nVidia的意圖。
終於轉移到新版了blogger了
過去一直找不到怎麼轉移的方式,看了jsli這篇文章才恍然大悟,看來以後得將預設語言設成英文,才能享受到最新的功能。
感想:新版本實在好用太多太多了。
此外,如果希望頁面最上方那條Navi-Bar自動隱藏,請在template的html中,body的css前面貼上以下內容:
感想:新版本實在好用太多太多了。
此外,如果希望頁面最上方那條Navi-Bar自動隱藏,請在template的html中,body的css前面貼上以下內容:
/* make the Navi-Bar on page top as hover style */
#navbar-iframe{opacity:0.0;filter:alpha(Opacity=0)}
#navbar-iframe:hover{opacity:1.0;filter:alpha(Opacity=100, FinishedOpacity=100)}
/* --------- */
Labels:
blogging
星期一, 1月 15, 2007
星期五, 1月 12, 2007
真是大快人心啊!XD
文章來源
作者: connieannie (早知和妳活在不同世界裡�) 看板: Soccer
標題: 抄襲事件 吳清和已被中時解雇
時間: Fri Jan 12 00:44:53 2007
上回提到的中國時報記者吳清和疑似抄襲對岸足球文章事件
該報已經做出了處置
敝人投書後收到的回函如下:
謝謝您的來信,這件事情我們發現之後,已經做了斷然的處置。
以後,您將不會再於中時的體育版面上面看到吳清和的文章了,因為他已經被中時解雇。
不過我們還是要向您道歉,讓這樣子的事情發生,主編跟我都要負責,真的很不好意思。
不過還是很感謝您對中時體育版的支持,我們版面上將陸續推出新的專欄,希望能夠能夠滿足向您這樣專業的讀者。
再次向您致歉。
中時副總編輯兼文化新聞中心主任
馮光遠敬上
比較起前年的利吉事件,中時當初只是關閉吳清和的部落格
這回卻能在一周內作出處置和回應
應該是值得肯定的
也希望新聞從業人員以此為鑑
未來讓我們看到更多優質的體育記者和文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4.241.57
推 flameflash:推一個,惡性腫瘤醫不來的,切除它避免蔓延到其他的好 01/12 00:55
→ flameflash:器官是最好的作法! 01/12 00:57
推 jonsauwi:該如此!可以借轉媒亂嗎? 01/12 00:57
推 qaisgood:推阿! 想要有工作就認真做,抄襲真的很沒品,被解僱活該 01/12 01:08
推 otto23:推~ 01/12 01:11
推 connieannie:歡迎轉文,相信很多經歷利吉事件的讀者會感到快慰 01/12 01:15
→ Kati:借轉媒亂版 01/12 01:37
推 MerinoSheep:( ̄﹏ ̄|||) 01/12 01:44
星期四, 1月 11, 2007
星期三, 1月 10, 2007
電腦靜音改造工程最終階段:Sonic Tower
| 昨天晚上進行第四階段,也是最後的靜音改造工程,用Sonic Tower取代Intel原廠風扇,再將機背的8x8接到CPU風扇的接頭,啟動Q-Fan動態調控轉速。現在整台電腦幾乎沒有噪音,僅會傳出power和機背的風流聲。(硬碟都設定三分鐘自動關閉) 果然yokohama講的沒錯,我一定是精神壓力越來越大,才會開始在意電腦發出的聲音。 | |
| Sonic Tower體積並沒有預想中的巨大,散熱鰭片也剛好位於power和機背風扇旁邊。 比較討厭的是,安裝固定方式實在很愚蠢,直接在主機板後方用螺絲鎖死不就得了? | |
星期二, 1月 09, 2007
星期日, 1月 07, 2007
日本一月冬番第一個吸引我目光的作品:京四郎と永遠の空
官方網站
「黑心人形の部屋」的第一話評論
「天下無雙轟天炮」的第一話評論
姑且不論內容如何,像不像神無月の巫女的後繼者,是否堪稱「介錯的集大成之作」,光是CooRie唱的「クロス*ハート」,我這個週末大概就反覆看OP不下十來次(CD大概是敗定了),Ceui的ED「微睡みの楽園」聽起來感覺也不錯。
說到這裡,看了這麼多動畫blog,近十年來每天平均花在ACG起碼四個多小時(包含出社會工作至今的三年半,別懷疑,我絕對沒打錯字),近來每年最少跑兩次日本,男汁地獄Comiket少說也去了五次(60/64/66/69/70),有時候還真會燃起自己也乾脆跳下海唬爛的念頭,不過工作、睡覺、抓檔案、看動畫扣一扣,剩餘空閒實在不夠,嘴砲打一打,想想就算了。
但也許二月以後就有足夠的時間?(謎)嗯,到時候再看看吧。
最後,經過三個月的「驗證期」,2006秋番最強的作品,コードギアス 反逆のルルーシュ應該是跑不掉了。我現在只期待魔法少女リリカルなのはStrikerS....
和傳說中的Kiddy Grade 2....相隔六年多後的平野綾,將會如何重新詮釋這未完成大作的角色呢?
「黑心人形の部屋」的第一話評論
「天下無雙轟天炮」的第一話評論
姑且不論內容如何,像不像神無月の巫女的後繼者,是否堪稱「介錯的集大成之作」,光是CooRie唱的「クロス*ハート」,我這個週末大概就反覆看OP不下十來次(CD大概是敗定了),Ceui的ED「微睡みの楽園」聽起來感覺也不錯。
說到這裡,看了這麼多動畫blog,近十年來每天平均花在ACG起碼四個多小時(包含出社會工作至今的三年半,別懷疑,我絕對沒打錯字),近來每年最少跑兩次日本,男汁地獄Comiket少說也去了五次(60/64/66/69/70),有時候還真會燃起自己也乾脆跳下海唬爛的念頭,不過工作、睡覺、抓檔案、看動畫扣一扣,剩餘空閒實在不夠,嘴砲打一打,想想就算了。
但也許二月以後就有足夠的時間?(謎)嗯,到時候再看看吧。
最後,經過三個月的「驗證期」,2006秋番最強的作品,コードギアス 反逆のルルーシュ應該是跑不掉了。我現在只期待魔法少女リリカルなのはStrikerS....
和傳說中的Kiddy Grade 2....相隔六年多後的平野綾,將會如何重新詮釋這未完成大作的角色呢?
週末的電腦靜音改造工程
| 繼上週用ADDA 1600rpm「無力扇」替換聯力PC-60所有的8x8風扇後,今天進行新階段靜音工程,拿青雲7600GS AGP開刀。 完成感想是:噪音又明顯下降了,而且7600GS的晶片平時運作溫度從先前的近60度,降低至不到40度。此外,透過NV的偵測最佳化頻率工具,GPU/Memory最高只能從原本的400MHz/800MHz拉到432MHz/865MHz,果然超頻空間有限。 下一步只剩下幹掉Intel原廠的CPU風扇了,應該會換成Sonic Tower吧。 | |
| ZALMAN的全銅散熱器VF700-Cu LED剛好可以裝上青雲7600GS AGP,說真的,因為那顆討厭的PCIe/AGP bridge之故,合用的散熱器實在不好找。 重量倒是有點重就是了。 | |
| 青雲7600GS AGP的散熱風扇實在是太小又太吵,這下總算除之而後快了。VF700-Cu LED轉速強制降至1350rpm的散熱效果都比這個好一大截。 | |
星期二, 1月 02, 2007
ATI....呃,AMD R600的偷跑測試流出來了....
感想:我還是買不起啊~~~~
消息來源:The Full ATI R600 Test
The R600 Specs are:
- 64 4-Way SIMD Unified Shaders, 128 Shader Operations/Cycle
- 32 TMUs, 16 ROPs
- 512 bit Memory Controller, full 32 bit per chip connection
- GDDR3 at 900 MHz clock speed (January)
- GDDR4 at 1.1 GHz clock speed (March, revised edition)
- Total bandwidth 115 GB/s on GDDR3
- Total bandwidth 140 GB/s on GDDR4
- Consumer memory support 1024 MB
- DX10 full compatibility with draft DX10.1 vendor-specific cap removal (unified programming)
- 32FP internal processing
- Hardware support for GPU clustering (any 2^n number, not limited to Dual or Quad-GPU)
- Hardware DVI-HDCP support (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
- Hardware Quad-DVI output support (Limited to workstation editions)
- 230W
- Processor: Intel Kentsfield Core 2 Extreme QX6700 (Quad Core) 2.66 GHz, overclocked to 3.2GHz
- RAM: OCZ Titanium 2048 MB (2×1GB) DDR2-800 PC2-6400 Dual Channel
- Motherboard: EVGA 122-CK-NF68-AR LGA 775 (Socket T) nVidia nForce 680
- Harddrive: 2x Seagate Barracuda 7200.9 ST3500641AS 500 GB @ 7200 RPM, SATA 3.0 Gb/s on RAID 0
- Dedicated Sound: Creative SoundBlaster X-Fi Platinum
Labels:
Computer
星期一, 1月 01, 2007
訂閱:
意見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