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ome書評:由英特爾P6處理器生父所操刀的Pentium編年史
(12/8 iThome 272期出刊,12/17上線)
隨意寫寫小站~好書推薦 The Pentium Chronicles (P6架構編年史)~
(2006-12-13 15:34:00)備份一、備份二
隨便看一下,就知道作者根本就沒摸過這本書,也缺乏足夠的sense,更沒把書評看完。身為iThome書評的原作者,我絕對有資格講這句話。
我的原文:
走在光華商場的街頭,看著近來英特爾Core 2 Duo(代號Conroe)處理器的巨型看板,大大的印著「地球上最好的雙核心處理器」,再走進二手電子零件材料行,隔著玻璃窗,端詳著1996年問世的 Pentium Pro、以及後繼的Pentium II、Pentium III、Celeron、Pentium M與Xeon處理器,可能很少人想到:十年多來,他們都系出同源,沿用同一個微架構「P6」-雖然中間穿插了一個失敗的Pentium 4家族和NetBurst-在Core Duo奪回英特爾x86處理器的主力地位。他的抄襲:
去年底,昔日領導P6微架構研發工作的前英特爾院士兼處理器架構師Robert Colwell,匯集整理他在IEEE Computer Society旗艦雜誌「Computer」寫過對英特爾產品與專案的專欄評論文章,發表「The Pentium Chronicles: The People, Passion, and Politics Behind Intel's Landmark Chips」一書,經由幽默風趣的文筆,從觀念成型、去蕪存菁、設計實作、產品量產,到上市發表,陳述整個Pentium Pro處理器的研發歷程,從他的提案、一路演進成超過450人的大型研發團隊,最後光榮結案解散的五年歷程,構成本書的章節結構。
隨著Intel公司的新處理器Core與Core2架構的興起,也讓人們開始回想起P6微架構此一x86處理器史上最成功的架構。去年底,昔日領導P6微 架構團隊研發工作的Robert Colwell,匯集了過去在IEEE發表過的專欄評論文章,出版The Pentium Chronicles這本Intel x86處理器大全。一、「出版The Pentium Chronicles這本Intel x86處理器大全」,拜託,什麼時候這本是「Intel x86處理器大全」了?(The Unabridged Pentium 4才算)全書重心都是專案管理,根本沒多少技術性的內容,也都不是重點。就算不看內容,從副標題也可以看得出來。
藉由作者幽默風趣的手筆,能夠讓我們瞭解到處理器從觀念成型→去蕪存菁→設計實作→產品試產→正式發表量產,陳述了整個Pentium Pro處理器的研發歷程,也讓區區5人的研發團隊成長到超過450人的大型研發團隊,最後被強迫”光榮”解散的五年歷程。
二、「最後被強迫”光榮”解散的五年歷程。」專案結束當然就要解散(原文:P6 was a big project that started with one person (me), grew over serveral years to 450+ people, and then eventually decreased to zero stuff.),何來「強迫」之有?
這還不打緊,我們繼續看下去。
我的原文:
當時常看電腦雜誌的讀者都多少記得,Pentium Pro處理器有兩大爭議點:全力針對32位元程式碼最佳化,與採用和Pentium完全不相容的全新系統匯流排,多年後都被證實是非常正確的決策。除此之 外,像超深指令管線、高時脈與非循序指令執行功能,也同樣不被看好,卻讓P6微架構的時脈在十年內成長20倍。他的抄襲:
當時他們所預想的Pentium Pro架構有兩大爭議點,如全力針對32位元程式碼最佳化(如現行的AMD-64指令集),與舊Pentium不相容的系統匯流排,另外像現行處理器必備 的超長指令管線階(與當時的Pentium、K5相比,10階算很長了)、高時脈設計與亂序執行功能,也同樣被人看衰,但是Robert Colwell卻帶領著他的團隊向世人證明他們的實力。一、「 當時他們所預想的Pentium Pro架構有兩大爭議點」,笑話,最好Robert Colwell當時就「預想」的到啦,當他和Intel其他部門打拉鋸戰是打假的?
二、「如全力針對32位元程式碼最佳化(如現行的AMD-64指令集)」,這和AMD64有啥關聯?32位元x86難道是P6才出現的?
三、「(與當時的Pentium、K5相比,10階算很長了)」,P6是12階,不是10階(所謂10階是指不包含write-back的misprediction pipeline),書中也壓根兒沒提到P6的管線細節。
我的原文:
作者教你如何有效率地開會他的無中生有:
俗語說的好,萬事起頭難,草創之初所犯下的錯誤,是很難事後補救的。換言之,觀念的良窳,將決定整個專案的成敗。
一家企業的流程能否達到高效率,從開會這檔事即可略見一斑。第二章「觀念成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部分,莫過於以Robert Colwell為首的幾位英特爾首席架構師,讓會議更有效率,促進腦力激盪,思考出精密如一座迷你城市的微處理器架構,這過程非常令人激賞,值得所有企業學習。
除了處理器的研發歷程外,還有教導讀者如何作一名成功的領導者及如何有效率的開會,並且詳述了Intel何以成為世上最大晶圓設計公司的成功關鍵。「詳述了Intel何以成為世上最大晶圓設計公司的成功關鍵」,我怎麼都沒看到?Intel是「晶圓」設計公司?我的天啊。
我的原文:
最後一章「Inquiring Minds Like Yours」,採用問答體裁,詳細解答過去數年來,英特爾所發生過的大事,以及他個人的觀點與看法,題目包括Pentium III的CPUID事件、Pentium浮點運算器臭蟲、P6是否抄襲Alpha處理器、他個人對Itanium的觀察、英特爾的工作環境好不好、如何在 英特爾成為架構師,以及最後他因不認同Pentium 4高時脈路線而選擇離開英特爾的理由,無所不包,足以釐清近十年來,無數流傳的謠言、誤解與事實。這段就幾乎照抄了:
當然,在書的最後一章「Inquiring Minds Like Yours」以問答方式詳細回答了過去數年來,Intel所發生的大事如PentiumIII的CPUID事件、Pentium浮點運算器的臭蟲、P6微 架構是否抄襲Alpha處理器,他對Itanium的觀點,如何成為Intel的架構設計師以及他為何不認同Penitum4及NetBurst,而離開 Intel的理由。這些問答足以釐清近十年來無數流傳的謠言、誤解與事實。下面就似乎「參考」我過去替PowerUser寫的2006春季IDF現場報導了,我知道這一段曾被北美新浪財經某文「引用」,還包含Rockton的部份。
我的原文:
英特爾P6微架構總工程師之一的Robert Colwell,在其回憶錄「The Pentium Chronicles: The People, Passion, and Politics Behind Intel's Landmarks Chips」一書中,表示他之所以離開英特爾,主因在於他並不認同英特爾在Pentium 4/NetBurst微架構中所選擇的設計路線(與專案管理),因為他相信「The future is mobile」,如何在維持省電與最長續航力的前提下,達到足夠的運算效能,才是處理器技術發展的未來方向。從NetBurst的失敗,與P6微架構的再 興,的確所言不虛。這段就真的是不知所云了。
Robert Colwell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The Future of Mobile(未來將由移動開創)....也曾提出所謂的終極P3計劃,但由於Intel高層震驚P4所用的NetBurest架構能達到10Ghz,所 以Robert Colwell的終極P3(最高約2~3Ghz)也只停留在書面上。但是對照NetBurst架構的下馬、P6重新披掛上陣.....對Intel來說不啻是一種諷刺「 Robert Colwell曾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The Future of Mobile(未來將由移動開創)....」,這句話很有名?而且原文是「I think the future is mobile.」,不是「The Future of Mobile」,「開創」啥?
我實在不知道到底該講什麼了,唉。
我只有一句話:我寧願看到整篇被copy&paste,也不想看到這樣加油添醋、誤導他人的「亂抄」,這比剽竊還嚴重一百倍。
4 則留言:
看到英特爾變成Intel
、變成→
這直覺的讓我想到是notepad的功能
"全部取代(A)"
我倒覺得不是....
因為這篇書評放上iThome網站已經是12/17的事情了,之前都只有週刊版,所以應該是邊看雜誌邊打字的吧。
那麼,您不打算對那位仁兄或PCHOME提出任何的抗議嗎?畢竟自己親手寫的東西被人拿去加油添醋的感覺一定很差。
不過我的BLOG倒是沒啥內容可以讓人抄襲倒是... Orz
我覺得還好啦,沒抗議的必要,看看就算了。
而且真要「抗議」,應該是iThome官方出面,反正這篇文章都等於賣給公司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