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寫這篇豪洨文很久了。
某人的「完了」,真是微言大義,除了這兩字真的沒有其他的更好形容了。我講的更白一點,只要台灣人民不放棄那套「缺乏數字和邏輯觀念、別人家的小孩死不完、自以為制度改革可以讓自己躺著爽又婊別人」的偉大價值觀,又不肯承認世界很擁擠的現實,不願意面對真正的激烈競爭,台灣的教改來個多少次都一樣。
回顧過去,台灣人民對教改的「期望」是什麼?講難聽點,普遍根本是:滿臉洨容的妄想教改可以讓我家小孩輕鬆上名校,別人家小孩都去死一死。一方面白爛的痛恨現有透過國家力量建立的聯考金字塔,另一方面又希望我家小孩就可以站穩金字塔的頂端,學歷一入手不必繼續努力就躺著賺大錢。別的不提,「波波」事件完全反應了這種惡劣的心態,在台灣考不上醫生就繞後門的波波,和舉著醫療品質大旗排擠波波的台灣醫學生,在我眼中都是一丘之貉。
問題是,台灣又不是只有你家有小孩啊!結果就是更激烈的大亂鬥,拉高軍備競賽的經濟支出,反而製造更多的社會不公,扭曲的制度完全獨厚上層階級,導致天龍國的一個大安區,考上台大的機率高過中南部任何一個縣市不知道多少倍。甚至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教改根本是刻意製造出來、蓄意保障天龍人特權的長期計畫。
反正華人社會一向崇尚「集中社會資源培養少數菁英領導無知大眾」,不是嘛?只是現況是: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只有吃不到白吃午餐的白痴,而台灣的家長和教改世代現在大多數都變成白痴了。
聯合考試制度建立的金字塔又是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只要是透過國家力量主導的單一聯合評測管道,都只會造成排名越高的公立學校,越能躺著幹收到最好的學生,而且這些學生只要付出最低廉的學費。反之,學店和野雞學校只會陷入惡性循環,但更糟的是,藉由既有制度,除非排名實在太後段,它們還是可以穩定的吸收到付出高昂學費卻無法享受到夠格教學品質的學生,繼續苟延殘喘。
失敗的教改,結合聯考分發金字塔,下場是:
1. 越好的學生,可以用最少的錢唸到最好的學校,而且這些人的家境普遍優渥。(感謝台灣人民765萬票的熱烈支持,現在可能還得加上陸生)
2. 越差的學生,只能用最多的錢最到更差的學校,而且這些人的家境普遍較差。
3. 技職體系崩潰後,升學及學習管道幾乎只剩下一條路,嚴重限制了年輕人在就學階段的多樣化發展,反正分數多少就唸到哪個學校哪個科系。
4. 導致所有大學難以發展出獨立的特色,現在每個都往「完全大學」發展,最好台灣可以容的下這麼多完全大學啦。
5. 沒有成熟的市場機制去淘汰缺乏競爭力的學校,而這些學店反而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因為國家機器每年都會送學生給他們搶劫,然後一邊手淫自己手上的免費肥羊,一邊意淫來自中國的優秀學生。
行文至此,唯一的解決之道就呼之欲出了:毀棄這座金字塔,拋棄國家主導的單一聯考(管你叫什麼名字,反正就是國家主導的單一科舉考試)及學生分配制度,完全開放市場競爭,從高中開始,讓各校獨立招生、彼此合縱連橫,上演著台青椒互衝、四中對著幹的戲碼,國家的教育經費集中在真正的尖端研究和基礎教育(而不是啥小五年五百億結果花去買印表機),除此之外的羊毛完全出在羊身上。
想花錢買學位的人自己掏錢,想拼獎學金的有志青年自己去拼,想念優羅志亞大學花七年變成GTO的自己去當暴走族,想過歡樂生活的人去進私立鶴峰學院的學生會,想考上東大就從此變的幸福的人自己去考東大。簡而言之,強迫每個人對自己的未來負責、每間學校去走出自己的特色,該倒的就倒,該整合的自行整合,該努力搞產學合作的就自己去搞。
咦,這難道不是在日本動漫畫、歐美留學生日記裡面,經常出現的背景設定嗎?台灣快點超英趕美壓日本啊!
但很遺憾的,這在現在的台灣絕對行不通,因為會有無數的家長和學生哭天喊地,抗議啥台灣與美國日本「國情不同」、從南到北跑來跑去多辛苦、報名費多貴、不能一次考全部想念的學校等blah blah blah,還不乏鼓吹研究所聯合招生這種狗屁倒灶的先知先覺者,所以絕對沒有任何實現的可能性。是啊,果然國情不同,難怪台灣的教改會失敗的這麼徹底。
我常常講,台灣人本質上是非常慵懶的民族,因為都普遍懶得用腦,毫無長進的產業結構堪稱最好的例證。這場失敗的教改秀,只是自私惡劣的價值觀、企圖建立封建金字塔的特權思維、根深蒂固的讀書最高文化、與崇尚「菁英領導論」的奴性社會,交互惡性循環的必然結果,因為台灣現在多的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既得利益者,再來就是更多被賣了還很快樂的幫人數鈔票捍衛別人不當利益的白痴受災戶。
歷史的教訓已經證明,一個不公不義的社會,必定有著一大票熱愛不公不義、希望藉此獲得不當既得利益的人民。
亂象已成,現在已經來不及救了。
"It's not about perfect. It's about effort. And when you implement that effort into your life… every single day, that's where transformation happens. That's how change occurs. Keep going, remember why you started."
星期日, 5月 29, 2011
星期四, 5月 26, 2011
星期一, 5月 23, 2011
[Folding@Home] Fermi完全體...




經歷一番波折,真正的Fermi 512sp完全體,終於正式在本人桌機開始服役了。預計以後一天開機16小時出頭,將有平均12000分進帳。單卡單node的極致也就是這樣了。該怎麼講呢... 感謝GTX580的長度跟聯力PC60真是剛剛好,簡直一點空隙都沒有,導致散熱風流非常的順暢,結果發熱量和風扇噪音竟然比GTX570低的多,唯一付出的代價是多30-40W的耗電量,跑FAH時,整機約維持在260-270W。
走到這一步,估計大概起碼有一年的時間不會換顯示卡吧,我不相信nVidia下一代會很順利。
星期二, 5月 17, 2011
過期一週多的Thinkpad X1初步接觸感想:好慘的Naginata(薙刀 )
簡而言之,用過之後,我連長篇大論的動力都沒有了,如果這台機器用來吸引沒用過傳統Thinkpad、錢太多又崇尚時尚感的新用戶也就算了,但看在T420s價格不貴的份上,就算這台機器賣我三萬塊,我還是打死不會掏錢。還「除了價格以外沒啥缺點」哩,嘖...
硬要我講優點... 唉,好吧,A件塗裝摸起來不錯。沒了。下課。祝福這台「姓沛的」用戶都可以升副總。
硬要我講優點... 唉,好吧,A件塗裝摸起來不錯。沒了。下課。祝福這台「姓沛的」用戶都可以升副總。
Labels:
Notebook
星期六, 5月 14, 2011
[2011/5/9~5/12] 一次很意外的馬來西亞之旅
再不寫點東西,這個芭樂格就形同廢墟了(看著每況愈下的點閱率,和其他朋友蒸蒸日上的page rank),不過現在越來越沒有寫作的動力,傷腦筋。難道我要做出像Intel之類的Tick Tock的公開宣示,強迫自己每天都寫作嘛?看著雙子星塔的照片,突然讓我想到Sean Connery在Entrapment中那句「Impossible, but doable」... 我到底該不該對自己狠一點呀?
回歸主題,雖然台灣一票人將新加坡視為台灣應該放棄民主政治去追求「昔日經濟奇蹟」的王道樂土、馬來西亞則是「沒有族群撕裂國家體質良好」的典範,但認識我的人多少知道,我一向不太喜歡那票「偉大政治人物」對亞洲民主國家指手畫腳的「亞洲價值國家」,如果不是因為工作的關係,我壓根兒不會有任何一絲一毫前往的動力。這次因參加IPTV Forum Asia 2011跑去熱死人的吉隆坡四天,第一次親身體驗這個窩藏眾多有錢退休華人的亞洲價值典範。這次搭乘久違的長榮飛吉隆坡,飛行時間超過四個小時(回程更是將近五個小時),但座位空空蕩蕩,恐怕載客率只有五成多一點吧?來回累積近四千哩的里程,對我那張四年來以自由落體之勢從白金卡降級成綠卡的長榮會員卡,真是久旱甘霖,看來有機會用三萬五千哩兌換下半年的免費日本機票了。
吉隆坡國際機場的設備和商店街,整體來說還不差,應該說,我這輩子還沒見過比台灣更慘烈更糟糕的大型國際機場,但光一個通關搞得大排長龍,就讓我感受到不同作事態度與生活步調的「威力」了。難道想拼的人都跑到新加坡了?
下塌的旅館與IPTV Forum靠近遠近馳名的雙子星,下面的Suria KLCC購物中心等同於台北101在台灣的地位,而且規模與氣勢明顯更勝一籌,不提名店街,連紀伊國屋都有。從機場到市區,整體來說還算乾淨,而且可以感受到人民都蠻守法,更不見中國人那種囂張的大聲喧嘩,難道這是回教戒律的影響?不過吉隆坡市區邊緣,依舊依稀感到落後破舊、貧富差距巨大的現實。週四中午從旅館搭計程車到機場的路上,感受更是深刻。
嚴格說來,以台灣人的收入來說,馬來西亞的物價真的不高,花起來蠻爽的。台幣對馬幣約10:1,馬幣後面加上一個0就等於實際的台幣,換算不必燃燒多少腦細胞。
某外商本次駐紮飯店頂樓的Sky Bar更是讓我驚豔,這輩子沒來過這麼棒的浪舉吧,價位也不算高,氣氛、服務、音樂與遙望雙子星的美景更是一絕。(結果我很不爭氣的週二週三兩晚都跑過去晃了)我可以理解為何這麼多嫁入華人豪門的貴婦與明星,都要紛紛回馬來西亞拜碼頭了,真是適合有錢華人退休的好地方。
同行同事的當地朋友講,因為東西太貴,這區域在地人其實是不太常來的,幾乎都是一票老外啪啪走(很多馬來人一個月收入只有一萬台幣)。基本上,和上海一樣,這就是所謂「看不到租界的租界」。為了拼國際化的表象,搞出富麗堂皇的高級門面,最後變成只讓老外爽,這應該就是無數台灣高級天龍人對台灣的期望,反正一堆人早就手上有綠卡甚至拿到美國公民了,剩下沒拿到的也只是時間問題,台灣出了事頂多回歸「祖國」就一切天下太平了。回上海?回北京?別傻了,他們都是回美國啦。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建議各位有空多去研究一下,跑去中國「追求個人opportunity」的華人,有多少比例是美國公民,很有趣的。台灣無數日子過的輕輕鬆鬆風風光光的名人雅士意見領袖,如果失去中華民國國籍,他們還能用如此戲謔的輕浮態度,去讚揚上海香港新加坡嘛?大家可以想一想。
當然,搶著希望自己被賣還幫忙數鈔票的人就不必去浪費腦袋想這種問題了。
馬來人控制政治、華人掌控經濟的馬來西亞長期制度性歧視華人已經遠近馳名,而熱情擁抱國民黨黨國價值觀的台灣菁英份子,更經常推崇馬來西亞是「多元民族和平共存且國家體質良好」的模範(因為中國國民黨、馬來西亞巫統和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本質都大同小異、都屬於國家特權資本主義型匪偽共產黨?)。那我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是什麼?過度保護馬來人導致華人人才大量外流、人民懶懶散散失去競爭力,在地華人隨口不到三句,就提到馬來人和華人的不同。台灣那票整天喜歡指控「民主化 = 福佬人種族主義」的白痴真該來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種族主義」。
政治憤青模式結束,回頭談談我這個死台客在吉隆坡的四天過的如何。基本上,真的沒什麼好挑剔的,飯店不貴,物價不高、交通也不算亂、3G網路速度更不慢,唯一的小缺點就是酒很難買,而且很貴。這對我真是重大的打擊啊,還好我已經回台灣了。但如果要出差,這裡還是比中國好,整體來看,馬來西亞還是文明太多太多了。最後,在機場書店看到一堆馬哈迪的回憶錄「Doctor In The House」時,還有誰記得十幾年前,馬來西亞大肆宣揚要搞的「高科技走廊」現在變成什麼樣子了?我還記得高中時某期天下雜誌專訪馬哈迪高談亞洲價值時,他還講「十年後世界最大的經濟體都會在亞洲,馬來西亞第九,台灣第十」,呵呵呵呵,我這麼雞掰該不會哪天就被新店龍捲風卷走吧?
星期三, 5月 11, 2011
訂閱:
意見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