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經濟日報社論,該怎麼講呢...又有人自己開槍打死自己了。
從這裡,透露出一個我們朝野都不敢去面對的真相:台灣經濟衰退少部分歸咎於金融風暴9月份突然嚴重惡化,增加對全球實體經濟的衝擊,但真正的罪魁禍首,則在海峽對岸。嗯,先把之前捧的像天一樣高的林毅夫之流打成「無知專家」。所以,就出現驚世駭俗的「解決之道」了:
稍微關切一年來中共決策者的言論及做為,打聽一下大陸沿海地區萬千台商的處境,即不難了知,中共高層盲從無知專家的建言,決定以人為手段推促其沿海地區產業轉型升級。這樣天真的主觀願望,在極權經濟萬箭齊發的凌厲手段之下,成為以加工出口業為其主體的眾多台商最悲慘的末日。勞動合同法、企業所得稅法、出口退稅削減、環保政策、土地政策種種緊箍咒當頭套下,讓原本已被高勞動成本、高幣值加上競爭者競相削價競爭而掙扎求存的台商,立刻沒頂;年初以來,成千上萬地倒閉、外移,迄今餘勢猶烈。儘管中共中央發現闖下大禍,從8月開始緊急挽救,奈何木已成舟,區區調高幾個百分點的出口退稅率,又怎有回天之力?
但台灣的池魚之殃,比中國大陸更加嚴重;因為大陸的加工出口部門正是我們中上游產業的衣食父母,而這些高科技及化工產業,則是台灣經濟成長率的主要泉源。於是大陸經濟減速,台灣就陷入衰退危機。
驗明真相之後,我們反而可以找出解救之道;那就是一面幫助對岸拯救其加工出口部門,一面為台灣的中上游產業打強心針。前者,在兩岸空前和諧的氣氛之下,正當做為首要之務同舟共濟。後者則要從幾個方面下手:第一,箭在弦上的海、空運直航要快馬加鞭,早日促成,幫助出口業者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第二,針對以對岸為主要市場的出口業者,盡可能減輕其稅費負擔,讓他們在最不利的環境下,還可以咬牙苦撐。第三,以最高效率協助廠商轉向東南亞或其他地區發展,以分散中國大陸市場消失所造成的衝擊。第四,早日完成經貿營運特區的設置,期在海運直航實現之日,即能引進若干具有關鍵性的下游廠商直接與上游產業配合生產,以台灣品牌增益的附加價值,部分抵消勞動成本的差距,為台灣出口部門增添一些生力軍。最後,政府應傾全力為目前的出口部門把脈診斷,趁此危機,將不具競爭力的部分極力強化或逕予淘汰,再設法為出口業找出新的競爭優勢。這段話寫的真妙,真是對全文最貼切的描述:
正因為這樣的結論導引出如此扭曲的態度,不僅不設法求取解決之道,還束手旁觀,對台灣經濟造成莫大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