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30, 2021

[2021/04/30] 日記:災難般的四月總算要結束了


昨晚大放縱,跑去北市府的世界山將吃吃也就算了,回到家還嗑掉一整瓶紅酒,所以不但睡到中午才醒來,浪費了一整個上午的時間,起床時的體重竟然又超過54公斤,有股前功盡棄的沮喪感。

今天唯一的收穫,除了設定好所有電腦平板手機的Outlook與收信工具 (公司的Exchange在週五換成Office 365)、洗衣服和背包、清掃家裡、自煎牛排,最重要的收穫還是寫完「AMD進攻ARM伺服器的時機是否真的來了?」一文,明天預定是「Intel與AMD的x86伺服器戰爭編年史」,後天則「冷眼旁觀RISC-V」,希望都可以如期完成。

不過整個人還是非常的疲憊,只能祈禱五月不會像四月如此的多災多難,畢竟我已經沒有浪費一絲一毫時間的餘裕了。

然後這篇文章的這段,讓我非常的感慨。

『這當然不是要吹噓錫伯杜的執教功力能把大便變黃金,然而灰狼現在的下場是他們自己造成的,他們把輸球當成了一種習慣。當前者把巴特勒(Jimmy Butler)帶來北大荒,並試圖讓他領導這支球隊、建立正確的贏球文化時,球隊中的主力球員卻決定排斥他

後來這位神似傑米·福克斯(Jamie Foxx)的硬漢走了,順便帶領熱火打進東區決賽;接著錫伯杜幾乎確定本季讓尼克重回季後賽,這些離開的人換了一個環境都取得成功,難道只是偶然嗎?』

但我還沒有更換環境的本錢,只能將計就計以戰養戰了。

星期三, 4月 28, 2021

[2021/04/28] 日記:6/22、8/9、9/14

這是我在公司「2021 1H工作目標計畫表」裡面的「個人發展規劃及所需協助事項」寫下的三個日期,有仔細看我日記的人,或著真正了解我的死黨,一定都知道這三個日期背後代表的意義。

原本今晚要替科技新報寫一篇「AMD進攻ARM伺服器的時機是否真的來了?」,但晚上才處理了一些公司的事情,就渾身無力了,只能早點起床動筆,如果爬的起來的話。

整個人還是疲憊不堪,看來今天還是早點床上躺平。

總之,終究重新踏上了被工作和寫作吞蝕的人生,沒有回頭的可能了。

[2021/04/27] 日記:狀況還是不太好的一天

Nvidia Smart NIC 不單是 Arm 與 GPU 送做堆,而是「掀起革命一角推翻 x86」的起點

早上起床胸口還是非常的不舒服,為此遲到了一個半小時,但是當一看到早上8:00就出現我週六下午的作品,疼痛感瞬間下滑50%,雖然還是痛到無法準時出門就是了。

我是週二上午才赫然發現本週只有上班四天,這下慘了,工作計畫大亂。

星期一, 4月 26, 2021

[2021/04/26] 日記:還好身體還沒出什麼大亂子

從英特爾資料中心營收、毛利雙下滑的財報,檢視 AMD 耕耘多年的技術反擊力道

週日上午寫的文章,週一中午過後就馬上刊出了 (還幫忙改了更好的標題,補上了財報數字總覽,並重新設計產品規格表),想到還有將近二十篇積稿的「另一邊」.... 唉唉,不提也罷。

搞不好週六寫一個下午的「先不要管Grace了,你知道nVidia要推翻x86雙雄的起點是Smart NIC嗎 (大意大概就是這樣)」,明天就會看到了。

不過今天上午真的差點被自己嚇死,早上起床時,持續四天的胸痛還是絲毫沒有好轉,連咳嗽都會感到相當的痛苦,胸部疼痛的地方摸起來硬硬的,很擔心是不是體內有什麼恐怖的東西真的要覺醒了,索性上午直奔汐止國泰,花了390塊照了X光片,結果胸腔通通沒有異狀,醫師判斷是「肌腱受傷」,可是我這幾天也沒傷到胸部啊?真是有夠神秘。反正消炎藥肌肉鬆弛劑吃一吃應該就會慢慢好轉了。

現在我只希望盡快撐過這段全身進場大修 (運動習慣、消除躁鬱、皮膚再造) 的蛻變期,在6/22前「全線恢復戰備」,甚至還不能拖到六月,否則我的處境會非常的危險,因為我可能將面臨孤軍奮戰的夏天。

星期日, 4月 25, 2021

[2021/04/25] 日記:「Earned, not given」(機會不是別人給你,而是要靠自己爭取贏來)

這應該是今天最勵志的新聞了,比Intel本季財報上演「伺服器比個人電腦Margin更低的世界奇觀」還要重要一百倍。所謂的「業力引爆」,對於努力不懈還是自滿擺爛,都是一樣的道理。

「太離譜了,真的太離譜了!」 (黃國昌式咆嘯)

星期六, 4月 24, 2021

[2021/04/24] 日記:被武漢肺炎耽誤的一年


「還以為是在說水球,原來是日本。」我自從去年一月到現在,的確都是一連串的危機和災難。不過眼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債台高築的卡債,又莫名其妙的突破三萬五,所以這個週末就只能努力的閉關寫作,看看能不能這兩天就補回來。


今天的另類收穫是:多了一個平底鍋蓋,處理牛排的時間就少了不只一半,連抽油煙機都不必開了。但對低薪又窮苦的我來說,自己料理牛排仍是不低的開銷,還是快點讓自己的正職常態月薪恢復到六位數水準還比較實際一點。

[2021/04/23] 日記:累垮的一日

我週五睡到10:30才起床。

總之是完全崩潰的一日,這週末要徹底閉關寫作了。

星期四, 4月 22, 2021

[2021/04/22] 日記:以後是不是日記都該早上動筆?

因為早上起床到上班過程中的靈感,身心經過一整天的消磨,一到家後就什麼都不剩了。

但整個人的殺氣和銳氣,卻是持續的不減反增,如果沒有意外,再過一兩個月,整個人的狀態,就會邁向前所未見的高峰,直到連我自己都無法想像的程度。

不過這週末趕稿完畢後,下週就非得恢復每晚在家專注K書的慣例了,真的不知道自己搬家後至今百天,每個晚上到底在幹嘛....

反倒是最近看到滿滿的「台灣生育率世界第一」討論串,我唯一的感想是...

幹,關我屁事,像我這種從小到大,內外在條件都爛到掉渣的噁男,根本就沒有關心這件事的資格,更沒有替國家社會增加人口的責任與義務。

我只希望快點恢復常態海外旅行,快點達陣日本七十次大關順便出國旅行破百,搶救台灣生育率的重責大任,就交給日子過得無憂無慮的新世代高學歷年輕精英小王子小公主就可以了。

星期三, 4月 21, 2021

[2021/04/21] 日記:聽說今天出現了我沒辦法現場簽收的包裹


今天幾乎一整天都耗在Canonical久違的實體活動,所以下午收到通知簡訊時,內心的幹意真的是筆墨難以形容。

雖然我也不知道包裹裡面到底是什麼,該不會是暗殺我的炸彈吧?算了,明天去遠雄U-Town B3郵件中心就知道了,雖然我也會到了辦公室才會拆封。(這種心態真的是很糟糕)

不過我今天倒是有如預期的聽到某些有趣的八卦,看來夏季大攻勢的潛在目標,會遠比我預期的壯大了。

畢竟,我最需要喚醒的,不只是李德哈特的間接路線,更是薄富爾的間接戰略,加上「戰略的本質是『準備未來』比『當下執行』更加重要的演進式思考方式」。

我寫的東西,現在的年輕人應該都看不懂吧,哈哈哈。

星期二, 4月 20, 2021

[2021/04/20] 日記:因為天生腦殘所以用腦過度的昏沉終日


總之,拖延已久的AMD Opteron三連發第二篇,今天總算露面了,這段極盛而衰的往事,也告訴我們,作人處事不能太過得意忘形,否則將會無法承受的報應。怎麼這段話越看越像寫給我自己看的?算了,不管他。

總之,今天花了不少時間跟一級主管們打交道,有時候我都還是覺得我的實際能耐,還是被過度高估了,反正現在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雖然感覺老天爺似乎也不打算留給我太多的空閒了。

因為「某個原因」,這週末一定要瘋狂的閉關寫作,唉唉。

星期一, 4月 19, 2021

[2021/04/19] 日記:合體的平底鍋


昨天趁著跟某人約敦北GB喝酒,順便跑去即將人去樓空的敦北IKEA (裡面真的是已經被淨空一大半了)「補完」朝思暮想的平底鍋蓋,就這樣完美的合體了,以後煎牛排雞蛋玉米筍的效率應該可以增加100%,起碼荷包蛋的色澤絕對比較好看,油煙也會大幅減少。

只不過,昨天在GB喝掉三千多塊,這兩個月的信用卡帳單真的會非常刺激了 (而且五月還要繳稅),這樣看來我住處戒酒根本就沒有意義,出門喝一次搞不好就是「半個月的紅酒錢」,看來只能暫緩跟老朋友們的聚餐頻率了,或著乾脆都改成家庭聚會,也方便他們照顧小孩,順便讓他們瞧瞧他們父母結交二十多年的怪叔叔長的是什麼鬼樣子

然後.... 自從週日下午對全公司放了「那一砲」後,先不提私下回信「慰問」的某些高階主管們,是如何解讀水球的「脫序行為」,但聽說明天開始就有一級主管要跟我相約「腦力激盪」了。好吧,一切都順其自然,時間到了,該發生的就是會發生。

順便一題,最近才發現NS有這顆黑歷史x86 CPU,有空就來好好研究順便寫一寫吧。

CPU of the Day: National Elentari x86 and What Lies Beyond – Part 1
CPU of the Day: National Elentari x86 and What Lies Beyond – Part 2

[2021/04/18] 日記:無謀的下午


心情不好時就會自己煎牛排,沒想到下午在Line上跟主管鬥嘴,就讓我整個人燃燒起來了。

週日下午這封一時激動、對公司內部全體的公開信,讓我再也無法回頭,還讓我傍晚跟朋友去敦北GB喝酒前、在倒數八天閉幕、讓我充滿好多回憶的IKEA敦北店時,急促的心跳一直停不下來。

萌える侵略者OP 『ユニバーページ』中那一句「色鮮やかで夢.希望溢れて、私のすべてを飲み込んだ (滿溢著鮮豔色彩的夢想與希望,我會將這全部都飲下)」,也許就是我現在的心情寫照吧。

雙星之陰陽師某話,女主角化野紅緒曾有一段讓我念念不忘的台詞:

「我知道我力不能及,我知道我正在害怕,但是如果現在退縮,就對不起過去那麼多犧牲的同伴了!」,這就是我今天下午的心境,我不能無法面對過去那個野心勃勃,卻又懶散怠惰的自己。

也許我的學經歷和競爭力,遠遠不及時下的「人生按表操課的高貴年輕精英 (還有人為此發明了「天篷人」)」,但是我會傾盡我的全力,讓自己能夠生存下去,並且成為理想中的自己。畢竟,身為男性魯蛇中的魯蛇,堅持單身是我最巨大且唯一的優勢,讓我有足夠的本錢,像二戰時的德軍,在劣勢的資源集中足夠的兵力去應對任何的挑戰。

啊幹,答應科技新報的某篇分析nVidia策略的專文就這樣跳票了,我果然很沒執行力啊。

星期六, 4月 17, 2021

[2021/04/17] 日記:復甦、覺醒、蛻變,之後呢?


最近下班後和放假時間,保留給工作的餘裕真的是越來越長,整個人的紀律也持續崩潰中,今天就06:45醒來、卻又自動補眠到11:00起床,為了例行家事忙亂到下午兩點,再急著處理4/21 Canonical在松菸文創舉辦的實體活動的資料弄到傍晚,再跟某人約南港中信的大河屋放縱人生。

如果從去年九月恢復正常科技業上班族生活算起,或許可以歸納成以下的階段:

九月中到十一月底:復甦,大概就是活屍從棺材爬出來的模樣。
十一月底到二月底:覺醒,赫然發現自己實在太廢所以要振作。
二月底一直到現在:蛻變,整個人陷入了全面轉型後的低潮期。

這波蛻變期,預計持續會到六月下旬,或許是6/22,不要問我為何會是這個神奇的日期。

夏季大攻勢的引擎已經被提前點燃,接著就期待在9/14 (就職一年)、甚至8/9 (44歲生日) 前,就取得決定性的戰果,我早就沒有可以揮霍的餘裕了。

認真的女人最美麗,任性的公主最致命,認份的男人最脫力,認命的廢人會沒命。

[2021/04/16] 日記:確定站穩腳跟


反正就... 週三下午和週五上午收到「某人」單獨寄來的信,讓我更確信的吞下這顆定心丸,接著就是真槍實彈的大規模侵入戰了 (無論對內還是對外)。至於有沒有一腳踏上某些「比我更了解公司產品的資深前輩」的守備範圍,那就不是我該考慮的瑣事,反正她們都比我懂產品懂到連週五下午例行PM產品訓練課程都不屑參加了嘛。

我就是一直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才不敢隨便缺席失去學習新知的機會,所以我才會在2014年底決定離開技嘉前,花點時間重新思考過去開過的近百個產品案 (好死不死Advantech面試第一場就要我現場畫i.MX6某應用的block diagram),通過五場面試 (中間三場分別是SOM、Server和醫療事業群) 拿到Advantech的offer (同時也拿到QCT的,雖然後來跑去QNAP),也才會在去年要面試DFI前,自己稍微研究了一下SOM還寫了這篇拖很久才動筆的文章,然後今天下午交換Line時,負責本週精彩產品訓練內容的PM主管就說要仔細拜讀,我還說那張規格比較表,根本就是我幫Congatec某篇錯誤百出的白皮書debug。

我這麼廢,難怪公司那票「高科技行銷時代的年輕精英」,才會完全不把這隻又老又窮又醜的水球放在眼裡,前陣子還上演了部門新人上工首日,買飲料請大家、被前輩「建議」之後、全部門只有水球沒有的低能劇情。

我前陣子在公司上HubSpot課程、練習做Landing Page時,就故意寫了一段話「天底下所有的產品,背後都有其邏輯:商業、技術、政治。」給所有Marcom看,特別是商業和政治,其舉足輕重的決定性遠遠超過台面上的技術規格 (先不提自己的工作經驗,身為ThinkPad粉絲就對此非常的有感),光一個規格制定組織內部的權力鬥爭,就可以搞到一堆廠商雞飛狗跳,更不用講連產品規格都搞不清楚的、抱怨「為何晶片技術這麼複雜」的公主們,有那個腦袋去徹底理解「產品」究竟是什麼

聽說我不小心挖了一個坑要給Marcom「上課」,我看這課程根本是開不成吧,畢竟之前就上演過多次她們「指教」我的戲碼了,多寫點文章還比較實際。阿幹,我要不要先替PM和Sales們做教育訓練啊?

星期四, 4月 15, 2021

[2021/04/15] 日記:挺過這波亂流後,大攻勢即將到來


總之,雖然今天上午還是遲到 (而且體重也因為昨晚在549大吃大喝而明顯增加),勉強趕上10:30的會議,但終究感到身體狀況漸漸的好轉了,而且也下定決心,提前預定夏天發動的大攻勢,因為我感覺我快沒有時間了。

等下週Canonical台北實體活動結束後,我就要開始自行手動上稿,在上半年內「清理」掉癮科技的20篇積稿,並且寫作重心全面移轉到科技新報專欄與台灣遊讀會的新書,恢復 "Masterpiece" 等級的水平。

至於nVidia在這兩天講的東西,我的看法其實和其他人「很不一樣」,也許各位可以期待一下我在科技新報的新文。但當nVidia搞得一堆媒體和廠商開始炎上時,我卻深深的感受到,即使在科技業,也還是有一大票毫無「科技業基因」的從業者與同事,我除了三聲無奈也不知該做何感想。

最後一題,前陣子DFI史上第一個通過Intel RRK (RFP Ready Kits) 審核、跟中華電信研究院合作的可攜式人工智慧車牌辨識系統案例,將在4/29的webinar由本人再度上陣丟臉,當天下午4:00有空的話就看一下吧,裡面有不少有趣的示範影片,敬請期待。

星期三, 4月 14, 2021

[2021/04/14] 日記:再度陣亡的一日

週日這一摔的代價還真的不是普通的慘重,更糟糕的是,一如往昔,我還是盡其所能的盡量在家工作,畢竟戰鬥本能已經被點燃了,早就沒有退路。

週一和週三都請假,就算都是半薪病假,也是一天的薪資,很痛的啊。

還好晚上還是跟老友約了549,談了不少對我很有價值的話題。

不過今天倒是有了兩個更深刻的體認:

第一,不要侷限於自己的條件,自然該來的,就是會來。
第二,要更積極的早睡早起,身體狀況才有好轉的可能。

這個春天當作自己的蛻變期,做好發動夏季大攻勢的準備,而且這次的戰線數量,可能會激增到我無法預料的程度,沒有足夠雄厚的本錢一定是撐不住的。

星期二, 4月 13, 2021

[2021/04/13] 日記:看來得提前發動夏季大攻勢了


這兩天忍耐著左手掌的劇痛,強迫自己更快的完成所有預定以及更多的工作 (剛剛還臨時被要求修改公司的年報)。也許現在的我,也真的很嚮往已故的Kobe,把一切的逆境當成對自我的挑戰,只是這樣的人格特質,已經不是被現代人普遍認同的價值了,無論男女老少。

雖然四月充滿了謊言又諸事不順,但我已經下定決心,要在今年9/14、也就是進入DFI滿一週年,在此之前,如同有機會直撲莫斯科的德軍,在那票「潛在障礙」的第二線兵力尚未重組防線之前,一舉奪下決定性的戰果,要不然將無以為繼。

畢竟我已經四十三歲,已經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了,只剩下在工作燃盡自己的這一條路。

順便一題,癮科技「終於」又刊出我投稿很久的文章了,我的著作是如此的不堪入目嗎?既然如此,那當初為何要我一個月交十篇呢?算了,有賺到稿費就不要想太多了。

[2021/04/12] 日記:慘烈的「醫院購物日」


跌一跤的代價竟然如此的慘烈,今天下午在汐止國泰一口氣花了兩千多塊,還不包含來回500的計程車錢。晚上往返通化街夜市慶祝某老友 (昔日「古亭雙球」另一顆) 的生日,花了快兩千塊就更不用提了。

最麻煩的還是左手手掌的傷勢位置,這對我工作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這張照片拍攝於在14:00之前,掛號完又抽血後,跑去對面吃鴨肉)。


總之還是難掩對自己的無能極度失望的情緒,這真的是個充滿謊言的四月。

星期日, 4月 11, 2021

[2021/04/11] 日記:每逢Ingress詐欺就出狀況


今晚確認報銷了一件Hang-Ten長褲。

晚上綠軍聚餐後的詐欺行程不小心跌倒,左手掌右下側的傷口非常的深,到現在還是血流不只,在這樣下去明天能否正常上班工作都是大問號了,有點無語問蒼天。還好今天下午一口氣寫了三篇癮科技的文章,否則不堪設想。

然後也講一下我二樓鄰居的「壯舉」。

昨天在北市府的世界山將喝到快十一點,一到家後,第一件事情上二樓收衣服、床單和被套,結果扛著一堆衣物回到一樓時 (大概凌晨一點),二樓的共用衛浴間就傳來了「啊!啊!啊!啊!(女聲)」,響遍了整個樓梯間。

上午上樓曬衣服,曬衣架果然又出現不該出現的衣物了...

下午四點多的時候,樓上的衛浴間一直傳來沖洗的聲音。18:15出門,樓上的聲淫又傳下來了。二樓是怎樣,趕進度嗎?

幹你老師,二樓那對剛剛回來上樓,現在又在洗澡了。是怎樣,一天打三砲嗎?

[2021/04/10] 日記:永遠都要珍惜跟老朋友相聚的每一刻


最近整個人感到接近崩潰的邊緣,眼皮沈重到快要睜不開,也許人生的「七色シンフォニー (四月は君の嘘)」會被提前播放吧...

不可能!我連我的一成全力,都還沒施展出來呢。(怎麼讓我想起灌籃高手中,櫻木和宮城互捏臉頰的白爛劇情)

星期五, 4月 09, 2021

[2021/04/09] 日記:還是累個半死的一天

從今天早上起床到一整天的上班狀態,還是慘烈到一整個不行,沈重的眼皮不斷的跳動,當機的大腦不斷的重啟,不過還是很勉強的完成今天所有預定 (和規劃外) 的工作,包含替PM team「代工」4/21 Canonical在台北活動的議程簡報初版,反正打從一開始接手後繼工作,從催生PR一路到未來的聯合行銷,我就決定要牢牢握在手裡了。

最重要的是...

我晚上總算強迫自己又完成一篇癮科技的文章了,這篇是硬科技:Intel的Rocket Lake核心到底會多大顆?的後繼篇,總之「14nm版本Sunny Cove」的Cypress Cove晶粒面積約為14平方公釐,如果改成去年底謠傳的Willow Cove,就差不多是我預估的20平方公釐。

不過除了非AVX-512和PCIe 4.0不可,我還真的有點難想像誰會去買Rocket Lake... 嫌自家的空調和電費還不夠多嗎?我是很久以前就下定決心不會再使用TDP超過65W的桌機處理器了。該不會繼續等下去,會等到支援AVX-512和bf16的AMD Zen 4嗎?

星期四, 4月 08, 2021

[2021/04/08] 日記:累個半死的一天

昨天累個半死,但早上五點卻又自動醒來,強迫自己補眠到七點半,才急急忙忙的出門,結果今天一整天眼皮重的像鉛塊一樣,六點一到馬上準時下班衝出公司,感覺今晚大概是撐不到十一點就得躺平了,彷彿大腦連動都不能動,更罔論整晚專心寫作了。

唯一的安慰是:竟然找的到Rocket Lake的Die Photo,果然如同預期的大顆 (11.5mm x 24.0mm = 276.0 mm²),這下真的就可以好好算算Intel 14nm製程絕響Cypress Cove核心 (14nm版Sunny Cove) 的面積。

硬科技:Intel的Rocket Lake核心到底會多大顆?


最近又覺得鬥志有點渙散,大概得設法延長休息時間了,否則夏季大攻勢還沒到來之前,我身體大概就87%會先垮掉。當然,這是絕對不能被人看笑話的。

明天估計會有起碼一半的上班時間耗在製作4/21 Canonical台北活動的簡報,剩下恐怕就都是週報了。


星期三, 4月 07, 2021

[2021/04/07] 日記:某隻雞掰人隔山打牛借刀殺人的功力真的是越來越爐火純青了


今天度過了非常充實的一天,各位應該就會在本月某公司的Webinar看到有趣的影片了。

不過今天還是很帶賽的被某人雞掰到。
  • 早上上班時,在公車上看某網站發表了我的新文章,但是卻同時出現了「不該有的廣告」,整個人非常的無言。
  • 所以就很沒力的貼到某個神秘的FB Messenger小圈圈。
  • 雞掰人就說「我修一下圖貼上去」。
  • 雞掰人就真的貼了。
  • 某老友就留言「通常會跳這種廣告的主因是因為你search過相關訊息....」。
  • 雞掰人就回了「還好原圖不是我的」。
  • 水球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躺著中槍被掃射成蜂窩而且還不能喊救命。
真的是「啞巴吃黃蓮,再苦也得吞」。

話說回來,再雞掰的朋友,總比職場小公主好上無限倍。

好啦,今晚總算勉強寫完「從熱情洋溢的Rocket Lake回顧Intel 10/14nm製程牙膏史」(最近寫作速度越來越慢),但Intel 14nm牙膏到底是擠兩次還是四次,這真的只有Intel自己才會知道了。只是我現在桌機用的四核Kaby Lake和DDR3記憶體,恐怕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不會有被淘汰的可能就是了。

星期二, 4月 06, 2021

[2021/04/06] 日記:暴風雨前的恐怖寧靜

雖然接任新職後,很快了看似上了軌道,但最近似乎內心越來越不安,心中一直有一股非常不詳的預感,總覺得有什麼大禍快要來臨了。

農曆年前跑去台北地下街算命 (塔羅牌) 兩次加上行天宮解籤,都得到了「要多多重視職場人際關係,屆時受謗時才能全身而退」。天知道今年的夏天,掛在嘴上的事業發展大攻勢 (聽說code name叫做「暴雨橫空」是吧?) 的同時,也會發生什麼讓我吐血吐個半死不活的鳥事。

今晚本來想寫個「從熱情洋溢的Rocket Lake回顧Intel 10/14nm製程牙膏史 (會更著重於過程中持續改進的項目)」,但現在一回到家,只要碰到當晚需要追垃圾車,時間就會莫名其妙的急速飛逝,我的媽呀。

坦白講,目前的工作強度還遠遠不及讓我有感的門檻,我也很納悶現在悶在胸中的焦躁感究竟從何而來,也許只有專注於寫作和日檢,才能讓我沒時間胡思亂想吧。

星期一, 4月 05, 2021

[2021/04/05] 日記:男人就應該對自己狠一點

記得這是哪年某本NBA雜誌還是網站,介紹NBA球員在暑假期間,一大早起床扛著書本回學校補修大學學分或著念碩博士的故事標題。

從三月中旬到這四天連假,整個人的生活紀律和情緒管理,簡直是完全土崩瓦解,加上上個月胡亂花錢的開銷,以及報名今年夏天的日文檢定N2(下午考試就沒理由上午睡過頭了),所以決定配合四月的「雷鳴」計畫,做出以下的調整:
  • 恢復強制06:30起床,07:15出門,08:00前進公司,爭取一小時處理純屬個人性的工作。
  • 盡量提前下班離開公司的時間,現在的狀況還遠遠不到以前起碼要呆滿十二小時的強度。
  • 週一到週四晚上嚴禁聚餐(可能得包含週日晚上),下班後就乖乖回家,不要浪費時間。
  • 下班到家後,扣除家事和工作,剩下的時間都全力閱讀,讀什麼都可以,就是少看動畫。
  • 上班日全面性禁酒,用剩下的60顆Loranepam 0.5mg取代睡前的紅酒,就這樣兩個月。
今天晚上跟某多年未見的老友吃飯,連他都從我之前的真心話大冒險白爛個人簡歷,感受到我現在面臨的身心問題究竟有多麼的嚴峻。我現在也沒有任何餘裕,只能傾盡全力應戰,或著祈禱發動預計中的夏季大攻勢之前,不要先上演1944年夏季德軍中央集團軍的總崩潰就好了。

[2021/04/04] 日記:吃不飽電的ThinkPad 14s AMD Gen1

最近私下一直抱怨公司買給我的ThinkPad T14s AMD Gen1會有效能不穩的問題,特別是當開馬力開到最高的時候,反而出現很多神奇的「卡卡」狀況,今天總算真相大白。

「我突然想到,T14s (AMD),你把USB變壓器,接Hub上,還是主機上?」

「Hub,所以基本上所有的線路都集中在一起,開會時直接拔一條就走人。」

「唉呀,難怪之前用X1c Gen7沒事,但T14s有事。因為透過這種方式供電,T14s只能吃到45W電,但T14s其實比較耗電,45W只是堪用,最好是餵飽65W電量。看來水球得使用真正的USB-C Dock (供電65W),不然現在T14s長期處於吃不飽電的狀況。」

「原來有這件事。」

「對,因為Hub本身會吃掉20W電量,所以額定輸出功率只有45W,此外,45W無法提供快充功能,必須65W供電時,才能快速充電。」

「這樣就可以合理解釋效能開到最大反而不穩定的狀況了。」

「因為餵不飽。」

話說回來,我這兩個多月在職場也是「效能不穩」,該不會也是因為營養不良吧?

星期日, 4月 04, 2021

[2021/04/03] 日記:四十三歲的個人自傳 (4/5修訂版)

以前中興外文系曾有個冷笑話:共產黨的聖經第一句話叫做「耶穌基督從小生長於一個無產階級的家庭」(不跟你開玩笑,其實這是有其理論根據的)。不過要寫出這隻「姓水名球暱稱劉人豪」這個超級菜市場名的個人簡歷,還要瞎掰到兩到三張A4紙,還真不是一件普通的麻煩事,所以也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衝,看看能不能像下面一樣精彩:
「小時候,我家生活非常辛苦,爸爸忙種田、媽媽忙織布;弟弟、妹妹忙著抓螢火蟲(囊螢夜讀)。每天晚上,我利用牆上破洞的光線看書(鑿壁偷光),頭髮吊橫梁、屁股插圖釘(懸梁刺股);夏天還要脫光衣服餵蚊子(吳猛飽蚊),冬天更得臥冰求鯉魚(臥冰求鯉),晚上還要跳舞給父母看(彩衣娛親)。每個月固定要打破大水缸救小孩子出來(司馬光打破水缸),必要時還要砍斷櫻桃樹來證明我的誠實(華盛頓砍櫻桃樹)。」

最好我寫得出這種東西啦! 

水球簡介(2021年春季版)

本名:劉人豪。
生日:1977 / 08 / 09(民國66年)。
星座:獅子座。
生肖:蛇。
血型:A型(應該吧)。
身高:165公分。
體重:搖擺於53到55公斤之間。

學歷:
  • 板橋大觀幼稚園。
  • 板橋國小。
  • 中山國中。
  • 省立新莊高中(第一屆),後來就因為廢省變成國立了。
  • 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因不務正業亂修外系課程加上本系成績太爛而延畢兩年)。
    • 男生宿舍網管小組,第四任組長。
    • 計算機中心伺服器管理員,雖然都沒做出什麼正事。
家族排行:長孫,當然也是長子。

婚姻狀況:無。應該99.99%沒有任何可能性了。

戀愛經驗:無。(只有高中時代在補習班曾一度出現過的暗戀對象,她那嚴謹認真的做事態度和有如其名「希世之珍」的高傲氣質,深深影響了我一生的行為模式和擇偶低標,甚至是讓我強迫自己隨時隨刻持續改進自我的最大誘因。後來人家理所當然的考上台大,就什麼都還沒開始就結束了,前陣子聽某死黨說人家早就是主治醫師了。)

欣賞的人:所有曾和我一路走過來的好友與在職場攜手熬過慘烈血戰的同事。

討厭的人:天底下所有的「公主」。

出國旅行:98次,其中有62次是日本。(因武漢肺炎而痛失在2020年達陣日本70次的計畫)

家庭背景:我老爸是曾任職於國安局的退役海軍少將,老媽則是短暫當過公務員、後來改行跑單幫賣衣服(所以就不難想像Burberry成為標準服裝的原因),有一個年紀小兩歲的老弟,留美的電機碩博士(UMBC),已經有兩個小孩,目前正任教於中山大學。

語言能力:聽力有點障礙的英文與狀況時好時壞的日文,法文和西班牙文都丟光了。

核心興趣:歷史,包含各類型的主題,也算是一生的志業。不過長期都以戰略和軍事為主,很渴望自己假以時日,能夠在科技產業留名青史。

偏好品牌:我還蠻擇一而終。
  • 衣服:Burberry(還在想要不要弄一件風衣)搭配Hang Ten(主要是長褲)。
  • 皮鞋:Timberland。(已經放棄La New和Aso了)
  • 皮夾:Montblanc。(包含名片夾和書寫筆)
  • 酒杯:Schott Zwiesel、Riedel。
  • 汽車:Porsche(所以永遠買不了車)。
  • 家電:Dyson搭配Philips和小米。
  • 家具:IKEA。
  • 筆電:IBM/Lenovo ThinkPad。
  • 手機:Apple與Samsung。
  • 平板:Apple。
  • 螢幕:ViewSonic→EIZO→Dell→只要外觀樸素面板好,都隨便啦 (現在是Philips)。
  • 鍵盤:Cherry MX茶軸,Cherry德國本家產品或更貴的日本Filco。
  • 滑鼠:Logitech。
個人特點:

四不一沒有:不高、不壯、不帥、不有錢、沒有車(也沒有房)。

人格特質:

追求屬於自己的自由,除了職場以外,最痛恨有人逼我做事,越逼我就越不想做。

當年考上東山高中,而且分數可以進入「號稱保證考上台大」的升學班,老媽要我乖乖去念,我就打死不肯,寧願到分數不高的公立學校,過著輕鬆愉快的高中生活。這或多或少跟我國中被她弄到一間塞滿問題學生的班級,導致被集體霸凌兩年(包括被陷害負責訂便當,一直被凹,然後搞到自己一年吃到午餐的次數用手指頭都數得出來)有很深的淵源。

大學聯考拿了個不上不下的分數(記得是395.x分左右),老媽又希望我直接去念一定穩上的輔大法律,偏偏我就是超級痛恨律師類型的工作,所以依舊堅守國立大學的文學科系,只是因為誤以為中興大學的文學院在台北(其實在台中),填寫志願的時候又不小心把中興外文放在政大歷史之前,結果整整浪費了多達15分的總分(這應該有將近一萬人的差距吧...),開始遠離家裡跑到外地就讀。當擁有個人電腦又活在宿舍網路,就開始了墮落失控的人生。

我真的很難想像如果我真的去念歷史系,現在會變成什麼樣子。

至於身為家族長孫的「原罪」就更連想都不敢想了,到最後別說讓我阿嬤「升官」,我至今依舊堅持單身,將有限的生命歷程,集中在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

職場歷程:


一退伍後,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麼,陰錯陽差的加入正要谷底反彈的iThome,靠著大學時代蹺課上BBS打筆戰磨練出來的文筆(我第一次面試寫的東西,就成為隔週刊出的內容),以及靠著對電腦技術的熱情(大學時代就覺得我只靠外文系文憑,出社會一定會完蛋),以雜誌業作為職涯的起點,也在三十歲前度過了職場生涯中最自由最快樂的時光。

但這對我其實也是莫大的不幸,因為本來就在大學時代丟光自律習慣的我,在這三年多內變得更加奔放不羈,白白浪費了金錢與時間,直到我發現自己快要變成自身眼中的廢人為止。

三十歲到四十歲的十年,產業生涯則以技嘉QNAP為主,接著陷入長達三年的「區塊鏈動盪期」,並在2020年實質失業了九個月,目前正在Qisda集團中的工業電腦廠商DFI,進行追求事業成就的最後一搏。

其實我也是用了十三年的時間,逐漸體認到我這個人並沒有我自己想像中的那麼厲害,缺乏自我要求、方向隨波逐流,讓我白白耗費了人生最精華的時段。

不過我也非常感激技嘉的栽培與保護(我原本在2008年初,差點就要為了被某媒體曝光未發表的Intel CPU照片被fire掉),願意一再的給我機會,透過硬扛Hitachi HA8000產品線FAE、與將近70個BDM產品開案,讓我一再的嘗試不同的產品領域(這間公司的歷史上應該沒人比我更誇張了),讓我在2014年底可以同時拿到廣達(雲達)的BDM、研華的PM(慘烈的五次面試,最後一關單挑兩位事業群總經理)和QNAP PM的Offer;QNAP對PM的嚴格要求,與後期碰到嚴厲指導我的優秀主管,更強迫我整個人徹底的脫胎換骨。

只可惜我也沒有報答昔日老闆們的機會了,只能以競爭對手的身份,在血腥的科技業戰場上,讓各位見證著我的成長。

寫作歷史:

我的寫作史大致上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 BBS筆戰嘴砲(1996-2003):連線硬體版與巴哈姆特的主機大戰,「水球」的名號就是這樣誕生的
  • iThome技術編輯 (2003-2007):這也是最輝煌的時刻,我相信我當年的「颱風(以相對擅長的CPU技術為出發點,累積邁向操作伺服器議題的資本)」和「颶風(打下iThome在資料中心領域的穩固地位)」工作計畫,包含建立高階伺服器評測能量的IBM x366封面故事(代號「暴雨橫空」)、華麗壯大的刀鋒伺服器採購特輯(代號「暴風雨之夜」,颶風作戰的最終階段,聽說IBM編列一百萬台幣預算只為了這次的需求)與SunFire T2000在巴哈姆特的POC封面故事(代號「雷鳴」),從規劃、組織和執行,綜觀iThome甚至整個台灣科技媒體史,都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業。
  • 同時期也受惠於嚴大哥身兼iThome與PC Shopper總編輯讓我有機會公器私用之故,我在後者與短暫出現的PowerUser網站,首度開闢了屬於自己的個人專欄,也奠定了後來電腦王「達人之路:x86處理器發展史」的基礎。很諷刺的是,當初PC Shopper願意讓我這個外人去補強他們缺乏個人化風格的弱點,出發點竟然是城邦集團的內戰,PC Shopper希望快點把崛起的電腦王趕下海。
  • 技嘉時代(2007-2015):電腦王個人專欄,也是寫作難度最高的時期,整個週末幾乎都足不出戶,關在家裡考證資料,耗盡腦力硬擠出那些有字天書與PowerPoint硬刻的技術圖解。雖然最初有「出書」的念頭,但看在那缺乏邏輯的主題規劃的份上,絕對需要整個砍掉重練,而相關計畫就隨著電腦王收攤,而自動消失在世界的盡頭。但電腦王時期累積的文章,卻在日後成為我因為失業、被迫「產能全開」的養分與土壤。
  • QNAP時代(2015-2017):拜託,工作以外的時間都浪費在該死的Ingress了。
  • 三年動盪期(2017-2020):2017年的夏天,從QNAP跳槽到Infortrend失敗(這是我人生最大的失策),讓我不小心陷入工作不穩定的動盪期,但也讓寫作的質與量,在科技新報癮科技,邁向了全新的高峰。尤其前者更是收錄了電腦王時代未竟的怨念,像AtomVIA/CentaurAlphaSPARC的歷史,每一篇都是嘔心瀝血、累積多年的珍貴回憶。
至於由散熱模組大廠雙鴻科技董事長林育申創辦的台灣遊讀會,我跟他們簽約的「十年大計」,則是將以「連小學生和老人們都看得懂的台灣科技業到底有多厲害」為出發點的成書計畫。請各位拭目以待,只是我不敢保證拖到何年何月才寫的出來就是了。

稿費結構:

2020年變相失業了整整九個月,在一年前的今天,可以一個月「稿費85000」想想也蠻扯的。

本人非正職稿費進帳紀錄的有三個高峰:
  • 2004-2005年PC Shopper在Intel的支持下成立PowerUser網站,曾出現「六位數」單月稿費。(還好當時沒去當主編)
  • 2007年五月到六月失業期間,接到的HP一系列外稿,一字10元,瞬間十幾萬入賬。(這紀錄應該很難被打破)
  • 2017年九月,以失業者的身份,躲在日本某友人家中閉關寫作一週後,開啟了連續三年的「間歇性專業作家」的副本。
至於正職收入,基於很多理由,就不方便透露了,反正大家也多少知道「業界行情」,我唯一可以講的是,加上預先扣繳的部份,我2020年繳了快要十萬的稅。三年動盪期對我唯一的貢獻就是「原來我累積的資歷也可以爭取到六位數的底薪」。

我的未來:

各位還看得到這裡嗎?我還真佩服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