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2月 30, 2004

尖頭立拉屎on Ultra60

Server Software: Apache/2.0.52
Server Hostname: 192.168.123.1
Server Port: 8000

Document Path: /test.html
Document Length: 10240 bytes

Concurrency Level: 10
Time taken for tests: 74.994711 seconds
Complete requests: 50000
Failed requests: 0
Write errors: 0
Total transferred: 525615928 bytes
HTML transferred: 512015112 bytes
Requests per second: 666.71 [#/sec] (mean)
Time per request: 14.999 [ms] (mean)
Time per request: 1.500 [ms] (mean, across all concurrent requests)
Transfer rate: 6844.43 [Kbytes/sec] received

Connection Times (ms)
min mean[+/-sd] median max
Connect: 0 4 1.7 4 10
Processing: 3 9 2.3 10 43
Waiting: 1 4 1.5 4 38
Total: 3 14 2.3 14 49

Percentage of the requests served within a certain time (ms)
50% 14
66% 15
75% 16
80% 16
90% 17
95% 18
98% 19
99% 20
100% 49 (longest request)

星期三, 12月 29, 2004

謠傳中的Dual Core Opteron規格

網址

時脈範圍果然和我之前預測的差不多.... From 1.6GHz to 2.4GHz。

PowerPC 970MP的相關訊息

先前eWeek的報導
CNET 的報導

一、預定2005年上市,將會被IBM和Apple採用。

二、將支援Power5的LPAR Micro-Partitioning功能,不過有別於Power4/Power5需要另外安裝management console,PowerPC 970MP系統將會在獨立的分割區執行管理機能。

三、由於PowerPC 970FX的die size僅有66.2平方公釐,雙核心的PowerPC 970MP並不會太大,約為154平方公釐,僅略大於Intel及AMD的單核心產品。

星期二, 12月 28, 2004

我家養了超過十一年的小約克夏



高解析度圖片

相機是300D,鏡頭的話....忘記是用哪顆了。
f( ̄▽ ̄)>

準備開始使用SPEC jAppServer 2004

雖然相關文件簡直像天書一樣,不過我還是非得搞定不可,要不然就沒有那個面子去要SPEC CPU 2004了。
( ̄□ ̄|||)

FreeBSD 5.3 Release在UltraSPARC平臺上表現實在不好

Server Software: Apache/2.0.52
Server Hostname: 192.168.123.1
Server Port: 80

Document Path: /test.html
Document Length: 10240 bytes

Concurrency Level: 10
Time taken for tests: 22.557774 seconds
Complete requests: 10000
Failed requests: 0
Write errors: 0
Total transferred: 105160515 bytes
HTML transferred: 102410240 bytes
Requests per second: 443.31 [#/sec] (mean)
Time per request: 22.558 [ms] (mean)
Time per request: 2.256 [ms] (mean, across all concurrent requests)
Transfer rate: 4552.53 [Kbytes/sec] received

Connection Times (ms)
min mean[+/-sd] median max
Connect: 1 5 2.1 6 23
Processing: 8 16 2.0 16 31
Waiting: 1 8 2.1 9 19
Total: 13 21 1.6 22 42

Percentage of the requests served within a certain time (ms)
50% 22
66% 22
75% 22
80% 23
90% 23
95% 24
98% 24
99% 25
100% 42 (longest request)

往好處想:FreeBSD的表現比Solaris「穩定」。

希望FreeBSD 6.0系列可以回復以前4.0時代的水準。(但是我一直對當年的2.8 Stable念念不忘)
ˋ(ー_ー )ˊ

星期一, 12月 27, 2004

明年IDF的相關資訊

日期列表

舊金山秋季IDF竟然是8/23-8/25,乾脆改名叫「夏季IDF」算了。
( ̄▽ ̄)ノ

然後,春季IDF的主題相當明確,就只有那五樣而已。

最後,這是Barrett退休前最後一次IDF Keynote
( ′-`)y-~

星期六, 12月 25, 2004

113張Solaris 10的Screen Shot

網址

然後,這篇Solaris 10 Review寫的還蠻詳盡的:

Solaris 10: a collection of great, new, unique features

以下就是我去年年底寫的Solaris 10技術預覽:

Sun Solaris 10技術預覽
Sun Zettabyte File System

看來我這次在Solaris 10上還真是下了不少功夫。
(_ _ )/~~

聖誕平安夜

晚上10:30的西門町,無數成雙成對的情侶卿卿我我,突然間,下起了雨,這絕對是去死去死團的怨念啊!

週末還要加班趕工,唉~

星期四, 12月 23, 2004

Solaris 10的TCP/IP stack效率真是亂恐佈一把的

Server Software: Apache/2.0.52
Server Hostname: 192.168.123.1
Server Port: 80

Document Path: /test.html
Document Length: 10240 bytes

Concurrency Level: 10
Time taken for tests: 26.96616 seconds
Complete requests: 20000
Failed requests: 0
Write errors: 0
Total transferred: 210367932 bytes
HTML transferred: 204846552 bytes
Requests per second: 766.38 [#/sec] (mean)
Time per request: 13.048 [ms] (mean)
Time per request: 1.305 [ms] (mean, across all concurrent requests)
Transfer rate: 7872.17 [Kbytes/sec] received

Connection Times (ms)
min mean[+/-sd] median max
Connect: 0 0 2.0 0 37
Processing: 8 11 4.2 11 48
Waiting: 0 5 4.0 6 43
Total: 8 12 4.6 11 50

Percentage of the requests served within a certain time (ms)
50% 11
66% 11
75% 12
80% 12
90% 15
95% 18
98% 35
99% 39
100% 50 (longest request)

測試平台依舊是Sun Ultra60,兩顆UltraSparc II 295MHz,1GB記憶體。

另外,比較過不同的測試環境後,發現Fire Engine的cache機制相當的聰明,遠勝過Solaris 8和Gentoo Linux。

可惜因為卡在無法取得CC(Solaris系統管理的宿疾之一),沒機會測試MySQL Benchmark,要不然我還蠻好奇Solaris 10的I/O效能。

星期二, 12月 21, 2004

聽說現在COBOL還是地球上最普及的程式語言

今天聽到的一個笑話:

Y2K 大限將至,一位 COBOL programmer 改寫 code 做到受不了,就將自己冷凍起來,等到 Y2K 結束再醒來...

他一醒來後,卻發現身邊人山人海圍繞著他,鎂光燈閃爍不停。

「呃,這是怎麼回事?怎麼這麼多人?」

「這位先生,因為 Y2K 導致電腦故障,所以你已經被冷凍八千年了。」

「那麼,為何這麼多人圍著我?」

「Y10K 快到了,地球上現在沒有會 COBOL 的人。╮(─_─)╭」

「 ̄□ ̄|||」

Tukwila被取消的傳言

Intel Project Z: So secret designers don't know what it is
Intel's Tukwila trashed, Asian OEMs claim
HP, Intel move means SGI running scared

坦白講,如果Intel在Itanium的產品推出時程上像HP一樣的見異思遷,還真難讓人有看好Itanium未來發展的理由。

尤其現在IBM可說是用了吃奶的力氣想讓Itanium快點消失,Sun也是一副想要趁機落井下石的態度,Intel不堅持到底,搞不好真的撐不到「在2009年藉由IA-32EL就可以超越x86」的那一天。

星期一, 12月 20, 2004

Pentium 4 505/515

HKEPC連結
x86-Secret連結

Intel採用Processor Number的價值終於展現出來了。不過,這是否也意味著,目前Celeron的產品競爭力不夠,還是Pentium/Celeron之間的確存在著產品線的漏洞?

被人害到導致整個晚上熬夜趕稿加上整夜睡不着的感想

以後除非我真的吃飽閒閒沒事幹加上自己有意願,就算是天皇老子也休想叫我晚上十點鐘以後吃大餐!

昨天真的是被搞到了。
-_-凸

IBM成為IEDM 2004的主角了

IEDM 2004-廊下にも立ち見の列、高い関心を集めたIBMの歪Ge技術

按照這次公佈的Strained Ge來看,這東西應該就是藍色巨人往超高時脈發展的基礎了。

套句某長輩的名言:誰叫Intel的物理學家沒有IBM這麼多。
╮(─_─)╭

星期六, 12月 18, 2004

Sun的Niagara

我之前寫過這篇文章介紹Sun的Niagara處理器。基本上,個人認為Sun的決策相當的正確,也深信現有的高效能泛用處理器微架構,相當不適合web server和transaction server的應用。

不過,如果有搞不清楚狀況的人,一看到「8核心、32執行緒」就天真的以為Niagara多厲害多偉大,甚至將其視為可和Cell相比擬的設計,我只能說,這還真是「拿LP去比雞腿」。(感謝陳唐山陳部長可以想出如此「文雅」的英文縮寫)

Symantec併購Veritas的聯想

之前放棄Tru64 Unix先進功能移植計畫、改用Veritas的HP,這下子會不會受到影響?

也許HP直接讓Tru64 Unix、OpenVMS甚至HP-UX open source,是不得不為的決定。

星期四, 12月 16, 2004

久違了!Solaris!



安裝系統:Solaris 10(11/04/04版本),Sun Ultra60 Elite 3D,dual UltraSPARC II 295MHz,1GB記憶體。

從GNOME改來的JDS Release 3,樣子還真像Windows....

星期三, 12月 15, 2004

最近大概是流行併購吧

繼聯想用17.5億美元吃掉IBM個人電腦部門、Oracle以103億美元併購People Soft,今天又傳出Symantec將以130億美元吞掉Veritas,這真是太歡樂了。

今天完成史上最大軍購案


300D Kit黑色(彩虹公司貨)
550EX
Tamron A09
保護鏡兩片
BP-511一顆
SanDisk 1GB CF
Minolta背包

交易總金額:60400。

另外,還土匪到一顆EF 28-105/F3.5-4.5 USM II外加遮光罩。

星期二, 12月 14, 2004

星期日, 12月 12, 2004

高解析度的Montecito die photo

高解析度圖片連結
資料來源

讓我比較訝異的是,原來Intel的官方FTP,竟然會出現超高解析度版本的IDF文件,以後大概該多上去尋寶了。

另外,也許Chip Architect並不會放過這個「看圖說故事」的機會吧。

Intel Analyst Day的具體成果

基本上,這份slide的內容了無新意,不過現場倒是出現了不少有趣的東西,可以參考現場的Webcast

一、預定明年第一季上市的Pentium 4 6xx,已經出貨給OEM廠商。
二、Intel已經公開展示Smithfield(90nm dual-core Prescott),預計數個月後出貨,也展示了Yonah(65nm dual-core Dothan with EM64T, VT, and LT)。
三、Prescott核心的Celeron將推出EM64T版本。
四、首度公開展示Cedermill(65nm Prescott)的wafer。
五、Montecito,這個已經被講到爛了....

我比較好奇的是,台灣究竟有多少媒體受邀,反正這種好康的代誌是永遠都輪不到我就對了。更重要的是,我又不是分析師。(真要我「分析」的話,大概會寫出一堆火星文吧)

星期六, 12月 11, 2004

Anand Tech的dual CPU database server測試報告

網址

這篇文章作者是Johan De Gelas,先前Aces Hardware的主要作者之一,後來跳槽至Anand Tech,寫過不少篇讓我印象深刻的server測試報告,像這篇Quad Opteron的文章,本人就相當的推崇。

我常常在想:到底是他們太強,還是我的技術能力太弱,本痴漢竟然沒辦法把server的效能測試做到這種程度。

我果然眼花了

Intel Pentium 4 SL7RR

我竟然把它誤認成Pentium 4 6xx....
o(_ _o )

PowerUser的P4XE 3.46GHz產品測試報導文章內容已經修正。

AMD公佈90nm Opteron產品規格

AMD Opteron Quick Reference Guide

目前上市者為146、246、248和846,TDP與操作電壓降至67W和1.4V,stepping皆為D4,應該沒有支援SSE3(這個還要查證一下)。

星期五, 12月 10, 2004

Intel某篇有趣的論文,以及Prescott的相關訊息

Thermal-Effective Clustered Microarchitectures

繼先前以色列海法那批人引起震撼的PARROT,Intel在西班牙的研究中心發表了一篇更有趣的論文。

這篇論文的重點是這樣的:透過數個完全相同的back-end執行單元(包含register file),用類似cluster hopping的方式「輪轉」,以降低功耗及發熱量。以上述的圖片來說,左邊是包含trace cache、decoder、dispatch logic的front-end,然後右邊搭配四個back-end的範例。當然,這種方式會大幅增加電路設計成本。



另外,Real World Tech討論區Paul DeMone發表一篇關於ISSCC 2004論文中,所透露的Prescott相關技術細節。簡而言之,相較於Northwood和Willamette,Prescott有更多的功能單元(D-cache、ALU、AGU、Alignment MUX、bypass network等)是以處理器的兩倍時脈在跑的,總計吃掉6.8M電晶體,但Northwood/Willamette僅有ALU、AGU和bypass network,Paul DeMone估計這些用不到1M電晶體。

很諷刺的是,為了提升這些功能元件的運作時脈,Intel採用Low Voltage Swing(LVS),結果卻導致其他地方變得更熱,真的是得不償失。

真是沒想到,當初在看ISSCC 2004論文集時,我竟然會忽略掉這個地方,真是該死啊....
ˋ(′~‵")ˊ

本痴漢決定要去做身體健康檢查

因為身體狀況真的是每況愈下,搞不好這一年來已經被工作操出不少毛病了。

o(_ _o ) <= 屁股向後平沙落雁式

星期四, 12月 09, 2004

Montecito的起始時脈將高達1.72GHz以上

根據hotball兄這篇文章的分析,Intel Montecito的起始時脈將是1.72GHz以上。之前HP的舊資料顯示,Montecito的時脈最高將達到2.2GHz。(當然,這份資料裡面的L2 cache後來證明是錯的,多執行緒架構也不是啥HyperThreading)



但如果這是真的,這也表示相較於現有的Madison核心,雙核心的Montecito在效能提昇幅度上並不是相當理想(我本來以為這個評估數據所用的Montecito時脈比較低)。如此一來,也許Montecito的推出,並不會讓Intel從IBM手上奪回效能和技術上的優勢,搞不好還會被Power5+給痛宰一頓也說不定。

2.8GHz的AMD64 CPU?

Network World的SuSE Linux 9測試環境
We also tested the AMD64 version on a 'whitebox' system consisting of a 2.8GHz AMD64 CPU with an MSI motherboard, 4G byte of dynamic RAM, and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 disk drive.

如果這是真的,那就很有趣了。(難不成是90nm的FX-57 sample?)

星期三, 12月 08, 2004

星期二, 12月 07, 2004

這真是太歡樂了:Sony與nVidia宣布合作開發PS3顯示晶片

SCEI新聞稿
然後Sony已經在找人開發這顆GPU的shading language compiler了

其實這個謠言已經有兩年之久,後來想想也很合理,因為除非nVidia甘願在新一波電玩主機大戰中缺席,否則實在沒有不和Sony合作的理由。

PS3 = Sony + Toshiba + IBM + Rambus + nVidia

Cisco與Juniper的新一波較量

CRS-1 vs TX Matrix(T-640 x 4)....

坦白講,從Juniper的崛起,可以看出,單純便宜大碗外加規格暴力的產品,在這個流量爆炸的時代,是相當有吸引力的。當然,Cisco在產品技術支援、教育訓練、以及品牌上依然保有優勢,不過,他們還真的得認真思考現有router產品線的整合問題,尤其昨天Cisco才宣佈將和Fujitsu合作開發高階router,再想想他們所併購的一堆小公司,以及目前CRS-1與現有產品線的明顯差異,該如何向客戶解釋未來的產品線策略,將是一大挑戰。

不知道為什麼,Dell的PE 1855也給我一樣的感覺。

星期一, 12月 06, 2004

縮短戰線

由於iThome的工作已經火燒屁股、績效持續下滑,所以在工作重新步上軌道之前,將暫停PC Shopper「Processor Watch」專欄、PowerUser的「夜露死苦技術專欄」、技術新聞以及產品測試報告。

俗語說的好:屋漏偏逢連夜雨,常使英雄淚滿襟

星期日, 12月 05, 2004

Intel終於公佈P4XE 3.46GHz和P4E 3.8GHz的SPEC CPU 2000測試數據

SPECint2000 / SPECint_base2000:

P4XE 1772 / 1701
P4E 1671 / 1666
FX-55 1854 / 1750

SPECfp2000/SPECfp_base2000:

P4XE 1724 / 1719
P4E 1842 / 1839
FX-55 1878 / 1695

結果,就算用上了Intel Compiler 8.1,P4XE 3.46GHz和P4E 3.8GHz還是無法超越Athlon 64 FX-55。另外,雖然如此,Intel Fortran Compiler 8.1的改進幅度還是相當的大,看來之前我的SPEC CPU 2000 on EM64T測試,SPECfp2000會有如此的成長,並非完全是EM64T之故。

最後,大概是SSE3之故,P4E 3.8GHz的SPECfp相當的出色,遠遠超過P4XE 3.46GHz,SPECfp_base2000也明顯勝過FX-55,Northwood是差不多該走入歷史了。

Cell的特寫

應觀眾要求,張貼Cell Processor的特寫。

星期六, 12月 04, 2004

Jonathan這篇批評真是有夠露骨

A Message to Hewlett Packard's Constituents - on the Demise of HP-UX

坦白講,如果Itanium和IA-64最後走向失敗、步入歷史,在伺服器及儲存市場疲軟不振的HP,絕對要負起絕大多數的責任。因為就算Intel的處理器性能再好、產能再大、價格再低,他們畢竟不是系統廠商,對於伺服器系統、作業系統以及應用軟體的整合,幾乎是無能為力,而創造IA-64的HP,就是Itanium最大的支持者,對其命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不過,事後看來,HP併購Compaq、接收Alpha以及Tru64 Unix,造成今日HP伺服器產品線整合不易(別忘記他們還有自己的PA-RISC和HP-UX,這些都需要整合到Itanium平台上),還真是一連串問題的根源。

苦思夜露死苦專欄的下一篇文章

果然還是不要在技術專欄亂開「下期預告」的支票,PowerUser「NetBurst微架構的秘密」目前正陷入僵局,因為資料實在是太少了。 ˋ(′~‵")ˊ

其實,當初後藤弘茂和Pat Gelsinger的訪談內容,很多地方個人是「極度的不贊同」,尤其觸及本人一向恨之入骨的「把複雜的x86指令『轉譯』成RISC化微指令就能怎樣怎樣的blah blah blah」。但是,事實證明,NetBurst的確整個控制單元的設計上,頗有諸多「詭異」之處,讓Intel可以很快的新增新功能、修改微架構。

很不幸的,我實在很難理解Pat Gelsinger所要表達的意思,尤其是「要如何兼具hardwired的高效能以及microcode的高彈性?」的議題上。 ̄□ ̄|||

如果明天內還寫不出來,大概就要「移交」給萬惡的水電工長輩、人在北京荒淫無度的大濕、以及趕著交貨忙翻天的hotball了。 ( ̄▽ ̄)

朝向高時脈化的IBM Power處理器

其實IBM早在去年底(2003年)的文件中,就提及Power6將採用「Ultra High Frequency」,而且和Power4/Power5相比,似乎雙核心和多核心不會是重點,在這次Power Everywhere Beijing才首度正式公佈。很可惜的,這麼大的新聞卻沒有吸引國際媒體的重視。

在與Bernard Meyerson的round table中,他拒絕透露那個「Ultra High Frequency」究竟有多高(想想Cell的4.6GHz.... 嗯....),而且明明他只是負責製程研發,但會場媒體幾乎都把砲火瞄準和他幾乎不相關的BlueGene/L,浪費掉一大半寶貴的時間。也就是因為這樣,我一直不是很喜歡參加這類的round table。

至於引進Strained Silicon是否會增加leakage current的問題,他表示「有可能(possible),但要看如何製作Strained Silicon(How to make it)」。言下之意,似乎暗示著,這是只有Intel才會碰到的問題。IBM和Intel這兩家公司在製程技術上的心結,早就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Power Everywhere in Beijing(2004/12/02):



Power Processor Roadmap in UT Computer Architecture Seminar(2003/11):

關於NV48和NV50陸續被取消的消息

根據The Inquirer的報導,nVidia已經取消NV48NV50了。換言之,我們將可以看到更多NV45的高時脈版本。

除此之外,也出現了nForce 5的消息,預訂明年第二季推出,將是nVidia首款支援Pentium 4的晶片組。不過,Intel一向都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處理器系統匯流排的授權策略就是最好的證明。既然Intel終於將P4 bus授權給nVidia了,那麼,現在Intel在晶片組市場的「主要敵人」究竟是誰呢?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School Rumble....

嗚嗚嗚....天滿啊....(大泣)

我的高中生涯還真不是普通的空虛。(蹲在牆角陰暗中)

我的第一次

這是我第一篇個人網站日誌。

因為參加在北京(冷死人了)舉辦的IBM Power Everwhere之故,我在PowerUser上寫了一篇報導,有興趣可以看看。

讓我比較訝異的是:Cell的封裝外觀相當的有趣。我原本懷疑這是底部,但是IBM卻說那個是上蓋,實在不知道有沒有其他晶片採用類似的封裝。

對於紐約時報「IBM出售個人電腦及筆記型電腦部門」新聞的看法

今天一回國,就看到IBM打算出售個人電腦及筆記型電腦部門給聯想的大新聞。

不過,就我所知,IBM可能只是打算出清他們在中國的工廠,而且這在半年前就開始了。如果真是如此,聯想花10~20億美元買下IBM的工廠,雖然從此可以取得IBM的代工訂單,但代價也太高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筆記型電腦部門整個售出,那麼Yamato Lab的人怎麼辦?

所以基本上,我對這則新聞持保留態度。當然,這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之前出售硬碟部門給Hitachi、成立HGST、而且IBM仍持有30%股份,就是一個值得參考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