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é Beaufre,戰略緒論(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
「戰略只是一種用來達成目的的手段,決定目的者是政策,而政策又是受到基本哲學的控制。人類的命運一方面要看他所選擇的是何種哲學,另一方面要看他選擇何種戰略,使其哲學思想得以實現。
戰略並非一種單純固定的教條,而是一種『思想方法(a method of thought)』,必須瞭解戰略思想程序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質,改變我們的思想習慣,認清未來必現在更重要,準備比執行更重要,理論(theory)是教你怎麼想,而準則(doctrine)只是教你怎麼做,應研究理論,而非準則。
在戰略的領域中,也像在所有人生問題中一樣,理想應該居於指導和支配的地位,這樣便把我們引入哲學的境界。」
張五常,經濟解釋(Economic Explanation):
「一個特殊理論,若是特殊到只能解釋一個現象,是站在科學理論的一個極端,完全不能一般化,用場極少。
站在另一端,卻是一般化得離譜,在任何情況下也不可能是錯的『理論』。不可能錯,是因為完全沒有內容。這就是哲學上所說的套套邏輯(tautology)了。所謂套套邏輯,是指一些言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是錯的。說得更嚴謹一點,套套邏輯不可能被想像為錯!舉一個例,假若我說:『四足動物有四隻腳。』這怎可能會錯呢?句子內的後半部重述了前半部的意思,即使我們花很大功夫也不可能想像到它在怎樣的情況下會是錯的。在地球上、火星上它不會錯,在宇宙任何地方它也不會錯。這句話的一般性確是厲害,但內容究竟說了些什麼?其實什麼也沒有說!我們想破腦袋也知道是對的,但不知其內容。那是說,套套邏輯的內容是空洞的,半點解釋能力也沒有。
特殊理論內容太多了,而套套邏輯則沒有內容。所以可取的理論,一定是在特殊理論與套套邏輯之間。
理論的推測一定要『可能被事實推翻』。不可能被事實推翻的理論,是沒有解釋能力的。可以說,所有實證科學(Empirical Science)的主旨,是要創立一些可能被事實推翻的句子或言論來作推測的。換言之,科學不是求對,也不是求錯;科學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實推翻』!可能被事實推翻而沒有被推翻,就算是被證實(confirmed)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