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 已針對您的文章「[2006年二月的舊文]冷飯熱炒:半導體巨人的獨特思維模式Ver 2.0」留下新意見:好吧,那我就來尋根究底一下,翻翻硬碟內躺了超過十年、學生時代閒閒沒事窩在宿舍隨便亂看的原始資料。XD資料來源:Intel Extends 486, Pentium Families: 100-MHz DX4, “P54C”: Processors Use 0.6-Micron BiCMOS Technology (1994/3/7, Microprocessor Report)資料來源:Intel’s Long-Awaited P55C Disclosed: First MMX Implementation Also Has Pipeline Tweaks, Larger Cache (1996/10/28, Microprocessor Report)
呵呵!
看來您研究上可能有點給他草根,P54C一起頭是用0.6um CMOS,不是您留言中的0.5um BiCMOS。(我與第一則留言者是同一人)
匿名提到...
附帶一提,超過133MHz以上叫P54CS,這時才縮成0.35um,然後時脈一路到200MHz,OverDrive方面叫P54CT,C字母應當就是指CMOS。
原本還有個P54,是將原有P5的0.8um BiCMOS轉成0.6um BiCMOS,不過Intel製程進步良好,P5之後就是P54C,沒有P54。
"Intel Moving Back to CMOS"可是今日Intel在以色列海法的大頭目、P55C的Chief Architect David Perlmutter本人(當年的照片真是有夠年輕,和現在差好多)親口在那年Microprocessor Forum講的,規格表內的數據也是當時Intel的NDA資訊,我實在看不出Intel有什麼理由蓄意隱瞞提前導入CMOS。
以後有機會乾脆我就當面問他本人直接求證好了。
至於P54CS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來看一下最原始的資料(Pentium Is First CPU to Reach 0.35 Micron: New Manufacturing Process Pushes Intel Processor to 120 MHz, 1995/3/27, Micro Design Resource),這篇在講P54CS/P54CQS,有段話如下:
Thus, Intel is the first company to ship a microprocessor in a true 0.35-micron (drawn) process. Contrary to earlier rumors, Intel continues to implement BiCMOS instead of pure CMOS, even at this feature size, claiming that the bipolar devices enhance performance.喔,原來P54CS/P54CQS使用CMOS是十三年前的rumor啊,害我緊張了一下。XD
The P54CQS continues to operate with a 3.3-V supply, although many vendors have proposed moving to voltages of 2.5–3.0 V for next-generation processes, and Intel’s own P6 processor uses a 2.9-V supply in a 0.5-micron process. Intel says that its future 0.35-micron devices may move to lower supply voltages, but the P54CQS needs to retain compatibility with existing board designs.
看來Sandpile這頁資料有點問題,不過Intel Pentium家族在P55C前都是BiCMOS這點絕對是沒錯的。十多年來,我真的從來沒看過「C字母應當就是指CMOS」的相關資料。「應當就是」?我能質疑這句話根本就是個人的臆測嗎?
最後,如這位留言的匿名網友所言,本痴漢的確很「給他草根」:因為我都連根拔起。
6 則留言:
呵呵!我依然是您說您草根的那一個,我的資料一樣來自MPR,MPR的文章寫P54C是0.6um CMOS,等我找到再引給您(當年我有會員,現在沒了,看看可有PDF存檔吧!)
不過您最初的留言也引錯,0.5um何來之有呢?
http://www.sandpile.org/impl/p54.htm
4M, 0.50 µm, BiCMOS (up to 120 MHz)
4M, 0.35 µm, BiCMOS (up to 200 MHz)
我基本上參照Sandpile的資料,也許是「寬度的定義」不太一樣。
我再重申一次:MPR「從來沒有講過」P54C是0.6um CMOS,當時和Pentium相關的四篇pdf我都看過了,請參考本文的相關文章title和原封不動的規格表。
好吧!或許0.6um跟0.5um可能是認定的不同,應該是指同一個,不過0.6um的閘極寬度是0.45um,我剛剛查了,可能對閘極寬度直接四捨五入而得0.5um。
我查了一下,有地方寫0.6um CMOS,有地方寫0.6um BiCMOS,我剛剛查到一篇MRP是寫BiCMOS [101404.pdf],不過我不放棄,等我找到或驗證吧。
不過,我朋友對您引用錯資料後很從寬的解釋不是很滿意,我是還好,但對自己對的部分狠狠強調,我只能無言。
不必驗證了啦,Intel原廠datasheet就講的很清楚了。
「我朋友對您引用錯資料後很從寬的解釋不是很滿意」,哇靠,開始「強者我朋友」了耶,結果我還是不知道閣下和閣下的朋友到底是哪位,我又不是在做慈善事業,讓不認識的人滿意幹嘛?XD
P54C偷偷改用CMOS、0.6um被Sandpile從寬定義成0.5um又不會讓我少掉一塊肉。「從寬解釋」、「狠狠強調自己對的地方」?靠,我又不是在跟你比賽,還一比一平手咧,難道要我切腹自殺以謝國人喔?我也認為Sandpile的寫法不妥啊。
但拿著同一份MPR文件,別人都把規格直接貼出來了,卻信誓旦旦的堅持自己沒錯,還死不放棄,要無言的才是我吧。XDDDD
又匿名, 又不拿資料出來, 又是強者我朋友, 我可以認為"匿名"是來鬧場嗎? 什麼都沒有, 只憑你的一張嘴, 果然是一匿名嘴炮天下無難事...
這真是個自我意淫,別人來質疑一下,連「靠」字都出來了,有夠沒品。
日本人常被歐美、國際社會認為是「為富不仁」,我看這個站主是「自認為強,然後不僅得理不饒人」,稍有工作能力,但工作態度卻遠差,唉~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