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2月 31, 2007

2007年的最後一篇...

奉瓦斯濱(前橫濱)之命,「你下次寫搞,喔不,寫稿時可以把這兩句話加上去...」:

讓男人不會山窮,讓女人不會水盡。

這就是本網誌對2008年的期望。(逃)

行文至此,出門和損友們一起邊豪洨邊跨年去也~see you next year~

星期日, 12月 30, 2007

[IEEE ISSCC 2008]終わりの始まり...

Tukwila
ISSCC2008的Advance program已經公佈好一段時日,大概是我最近太懶惰了,遲遲沒有更新blog。

Intel將在ISSCC 2008發表的兩篇論文,正式披露65nm製程四核心Itanium "Tukwila"的大略規格。

4.6 A 65nm 2-Billion-Transistor Quad-Core Itanium® Processor
4:15 PM
B. Stackhouse
Intel, Fort Collins, CO

An Itanium® processor is implemented in 8M 65nm CMOS and measures 21.5×32.5mm2. The processor has four dual-threaded cores, a system interface and 30MB of cache. Quickpath high-speed links enable peak processor-to-processor bandwidth of 96GB/s and peak memory bandwidth of 34GB/s.

4.7 Circuit Design for Voltage Scaling and SER Immunity on a Quad-CoreItanium® Processor
4:45 PM
D. Krueger(1), E. Francom(1), J. Langsdorf(2)
(1)Intel, Fort Collins, CO
(2)Intel, Hudson, MA

A 700mm2 65nm Itanium® processor triples the logic circuitry of its predecessor. Voltage-frequency scaling to contain power consumption is improved by circuit changes that enable lower voltage operation. Furthermore, per-socket error rate is held constant with the use of SER-hardened latches and register files that reduce SER by 80 to 100× over unprotected structures.

可以確定幾件事情:

一、我錯了,Tukwila的die size竟然是我原先預估的兩倍,邏輯電路高達Montecito/Montvale的三倍,天啊。果然4 channel FB-DIMM Gen2 memory controller與4 full width/2 half width QPI外加directory cache會吃掉不少電路和die area...我也開始好奇Nehalem-EX (Beckton)會變成何等龐然大物。

二、QPI設計之初就保留了整合directory cache coherence protocol的彈性,這我倒是有點後知後覺。30MB扣掉24MB L2剩下的6MB,大概幾乎都是directory cache(和redundancy SRAM),假如L1沒有變大的話。

三、回過頭來,一顆如此巨大的怪物,TDP卻只有170W?我只能說,Intel的製程能力實在太強了。

最後,標題「終わり始まり」取自ひぐらしのなく頃に解第十六話,算是有感而發。現在還說不太上來我真正的感受。不過,看著也即將在ISSCC 2008同時發表的Silverthorne,也許Intel追求的"Full Dominance",早已伸手可及,為時不遠矣。

「蘇格蘭跑一圈」,然後我就掛了~

前天晚上沒事幹,跑去很久沒光顧(大約兩週?)的Larriere-cour晃晃,聽說是老闆Steven突發奇想,弄出個「蘇格蘭跑一圈」,從蘇格蘭東南一路到西南方,依序總計九種不同產地的威士忌,總價新台幣600整,含一成服務費660。

結果咧,當天身體狀況本來就不太好,這樣「跑一圈」後,回家就壯烈成仁,加上吃壞肚子引起的腹瀉和全身發冷,整個週末就這樣全滅了,嗚呼哀哉~

星期五, 12月 28, 2007

關於Windows Server 2008的"preview"

嗯,不知不覺中,Windows Server 2008就快要上市了。

有鑑於未來半年內將有無數專業不怕死的媒體將義無反顧飛蛾撲火的去報導測試微軟新世代的伺服器作業系統,我就先整理一下目前常見的preview,根據在我心目中的重要性,依序排列:

Windows Server 2008で大幅に進化したターミナルサービスを試す【前編】VistaのUIも使える!フルカラー画像も扱える!新ターミナルサービス

Windows Server 2008で大幅に進化したターミナルサービスを試す【中編】ターミナルサービスのイメージを変える「RemoteApp」

Windows Server 2008で大幅に進化したターミナルサービスを試す【後編】WebブラウザからRemoteAppにアクセスできる「TS Webアクセス」

Windows Server 2008で大幅に進化したターミナルサービスを試す【完結編】まだまだあるターミナルサービスの新機能

Enterprise Watch的preview是我目前看到最好的,起碼一向不太做企業產品測試的Watch Impress竟然會認真的實際接觸這些新功能。根據過往的經驗,相信台灣大多數的雜誌在半年內的"review"也做不到上面四篇"preview"內容的水準。測試?可以吃嗎?高尚輕鬆採訪就好了呀!

再來就是eWeek了,動作一直都是最快的,專業性也毋庸置疑,同樣是短短的篇幅,文章作者展現出來的「經驗」就很不一樣。

Longhorn Server Shows Inside-Out Improvement to Windows

'Viridian' Is Huge Draw for Windows Server 2008

接著是微軟官方網站列出的五篇"review",基本上,除了Computerworld這篇較具可看性外,其他的都毫無價值。特別是InfoWorld那廢話連篇、煞有其事的"review"非常適合滿腦子只想要求下屬要耍耍筆法,就可以取代真正產品測試的編輯部高層

最後,這就是個人心目中內容最低下、最沒水準的"preview",MMC 3.0沒測,RemoteApp沒測,Terminal Service沒測,TS Web access沒測,Active Directory也沒測,只塞滿一堆安裝流程的廢話,拿WinHEC技術文件濫竽充數,鬼扯Windows Server進軍高階伺服器市場,卻連一台Itanium機器都弄不到,從頭到尾失敗到不行的封面故事,相信作者一定是能力嚴重不足,學習能力不夠,廠商關係不佳,技術知識貧乏,無法在競爭激烈、群英匯集的台灣資訊媒體出版界苟延殘喘,被驅逐出境流放邊疆的超級廢人

微軟對高階Unix的挑戰書-Longhorn Server

啊,我也要繼續和Longhorn server奮戰了,先閃~Viridian似乎還不太穩定,傷腦筋...到底該對外借測哪些確定跑起來沒問題的機種啊...

星期一, 12月 17, 2007

本日最佳名言

用計算機系統的眼光來看:

美國是NUMA multiprocessor
歐洲是cluster computing
至於中國是5%的人集中成一顆巨大的超級CPU
其他95%的人在幫那顆怪物CPU散熱

為什麼中國會用那麼沒效率的架構呢?
因為legacy system不支援分散式計算
想重寫系統架構的人都被"數典忘祖"四個字打死
所以這個當初用來驅動10位數液晶小計算機的系統核心就這樣一路改來始終如一

遺憾的是,他們的課本還在洗腦新一代的工程師
當初那個10位數液晶小計算機有多棒

真不愧是Asuma,果然我十年前真的沒有看走眼。XD

星期五, 12月 07, 2007

星期一, 12月 03, 2007

心目中2007年日本新番動畫的最高作品「電脳コイル」終於結束了!

電脳コイル3電脳コイル2

官方網站

大半年一話一話看下來,走完最終話,還是難掩內心的激動,止不住臉上的淚水,這絕對是2007年日本新番動畫中數一數二的頂級強作,說可在日本動畫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名作」,絕非過譽,當之無愧。

也非常敬佩兩位主役聲優折笠富美子桑島法子的精彩演出,特別是後者,近來展現的功力和十一年前機動戰艦Nadesico的御統百合香時,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最後,用優子對デンスケ的道別,代表我對這部作品的最高敬意:

電脳コイル1

星期日, 11月 25, 2007

好文推薦:媒體,到底還要墮落多久?

媒體,到底還要墮落多久?

不過,我的感想是,連「什麼都漲,只有薪水不漲」這句話都看不出本質上謬誤的人,應該好好想一個問題:錢都到哪裡去了?

星期六, 11月 24, 2007

ナイトウィザード The ANIMATION主題曲「KURENAI」....

04聽完完整版本後,我的唯一感想是.... 靠,TV Size為何沒有那最後一句"Keep my promise forever"呀!那才是壓軸啊~少了這句,就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

星期日, 11月 18, 2007

人不是我殺的啊!XD

image原始連結

[PC Shopper十二月的遺珠之憾]處理器「豆知識」:什麼是CSI/QPI?

CSI堪稱是Intel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系統架構變革,不但讓Intel終於擁有對抗AMD DirectConnect的武器,更讓長達數年的「悲願」美夢成真:IA-64與x86平台就此融為一體,啟動Intel發動「Itanium大侵攻」的戰爭機器。

問:什麼是CSI?

答:CSI全名是「Common System Interface」,是Intel研擬已久、用來取代系統前端匯流排(FSB)的全新系統連結架構。不過,Intel有鑑於「整體系統架構的效率有賴於所有的環節,包含記憶體控制器」等行銷策略考量,所以不再使用CSI一詞,正名為「QuickPath」,而修改如下:

整體系統架構→Intel QuickPath architecture

CSI→Intel QuickPath interconnect

記憶體控制器→Intel QuickPath memory controller

相關技術的汎用稱呼→Intel QuickPath technology

當然,相信CSI這行之有年的名詞,還會存活很長的一段時間,而QuickPath「染指」的領域,也會越來越多。

問:那CSI技術有哪些重要特色?

答:CSI基本上是一個序列化(Serial)的高速差動式(Differential)傳輸點對點連結,傳輸端(TX)與接收端(RX)各自20位元寬(邏輯上包含16位元資料傳輸、2位元標定通訊協定,與CRC偵錯的2位元)。此外,一對CSI連結除了20×2×2 = 80條資料線外,兩個傳輸方向各自需兩條前饋時脈控制線,所以總計84條。基本上,Intel在設計CSI時,花了不少功夫考量到佈線的成本與便利性。

CSI的最高資料傳輸時脈為4.8或6.4GHz,實際運作時脈只有其一半,這樣的一對連結大約可提供24至32GB/s的理論頻寬,遠勝過老舊的FSB。

問:[大哉問]Intel的CSI和AMD採用的HyperTransport有什麼不同?

答:(省略幾萬字)CSI完全是從連結多處理器的角度思考,所以其通訊協定直接整合原生的快取資料一致性(Cache Coherence)、記憶體預先擷取機制及虛擬通道等技術,但屬於業界公開標準的HyperTransport則是I/O需求導向,所以AMD才自行擴充其規格,推出ccHT(cc就是Cache Coherence的意思)。

最明顯的例子是,Intel仍以PCI Express當I/O主力,而AMD K8平台卻能讓採用HyperTransport外接介面HTX的板卡直接連接處理器,降低傳輸延遲。

這兩者之間彼此有好有壞,CSI適用多處理器環境,應享有效能優勢,而HyperTransport則讓AMD的平台擴充彈性享有其他第三協力廠商的支援。至於快取資料一致性的部份,Intel CSI的MESIF與AMD ccHT的MOESI,雙方也是各有勝負,實際的表現,就讓時間來證明。

問:作者如此語焉不詳,哪裡可以看到最完整的資料?

答:目前Real World Technology的David Kanter博士有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徹底分析CSI的架構,網址如下:

http://www.realworldtech.com/page.cfm?ArticleID=RWT082807020032

該講的,這篇都講了,強烈建議有興趣的讀者讀完這篇文章,或著去Intel的IDF網站「探險」,相信一定會有很好的收穫。

星期五, 11月 16, 2007

在日本,媒體業是很崇高的工作,日報記者到了三十歲就可平均年收千萬日圓

新卒の人気企業ランキング

在台灣,則是「好好的人,為何去當記者呢?」。

然後出版社也是一堆缺人缺很大,結果台灣一堆自視甚高眼睛長在頭頂的大學畢業生整天哭找不到工作,唉。

星期一, 11月 12, 2007

星期三, 11月 07, 2007

微軟的CIO被fire....

Microsoft Fires CIO Stuart Scott

Microsoft would not share details beyond saying that Scott was let go after an investigation for violation of company policies.
某人有云:該不會是微軟內部用了太多的Linux吧?(跑)

星期日, 11月 04, 2007

延期的電腦王十一月「達人之路」造成棘手麻煩的內容

嗯,這兩三天被「關切」的很厲害。沒辦法,因為當初異想天開,想要東施效顰全防187期「ATFski-俄羅斯的折翼戰機 I-1.44/3-37」的論述結構(這篇則是模仿全防某期FLAK介紹美國極光極音速偵察機的方式),結果還真的造成難以像像的麻煩,寫起來綁手綁腳。

下面的內容不見得會沿用在十二月出刊的電腦王,所以姑且就貼出來 吧。

「P6計畫有幸於整個設計團隊在這之前,都毫無設計任何x86處理器或在Intel工作的經驗。(The P6 project was blessed with a team whose members either had never worked on Intel’s x86 chips or had never worked at Intel.)」P6處理器總架構設計師Robert Colwell在回憶錄「The Pentium Chronicles」第一章序言的結尾,表示P6的設計並不陷入英特爾既有的思考巢臼,自縛手腳,經驗固然重要,但資源與包袱往往是一體的兩面,當你面對的是全新的環境與挑戰,放下固有的思維與遺產,反而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繼上期廢話連篇…呃,要言不煩、洨以大液…不對,長篇大論的解釋Pentium Pro的誕生背景、市場考量,與一個成功處理器微架構應具備的條件,本期就進入正題:相較於1990年代初期的競爭對手,P6的設計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可以讓Intel維持長達數年的市場優勢?

相同製程的兩倍P5效能:回顧P6的原始計畫需求

在P6專案啟動之初,Intel高層就設定了頗具野心的目標:使用相同製程技術時,P6的效能可以達到P5的兩倍。換言之,如不採取截然不同的設計路線,難以實現這在當時簡直豪洨到讓人精盡人亡的遠大理想。更何況,那時候也沒人知道P5究竟還有多少發展潛力與潛在瓶頸。

回顧P6的原始計畫需求,Intel對P6的期望是三個S:「超管線(Superpipeline)」、「超純量(Superscalar)」與「延展性(Scalability)」。

首先,階段更多、深度更深的「超管線(Superpipeline)」,可提高運作時脈與未來的成長空間,這個能力除了產品推出之際就能取得效能優勢外,也可以強化未經最佳化應用程式的表現,擴大應用範圍。

在長期市場競爭中,這種能力更能徹底改變處理器廠商的勢力版圖和研發進程:高效能x86處理器的開發時間動輒三四年(Pentium Pro是「四百壯士」奮鬥四年半的血淚結晶),投入經費動輒上億美元,假若產品壽命僅一兩年,不但需迅速進行新產品的開發,難以採取前瞻性的設計與電路製程最佳化,而且先前產品的投資是來不及回收的,最後就會陷入惡性循環,持續以卵擊石,逐步消耗殆盡。

我們回頭檢視從1995年Pentium Pro誕生到2000年Pentium 4問世的六年間,Intel的諸多競爭對手,AMD陸續推出K5/K6/K7,Cyrix發表M1/M2/III(得加上被腰斬的M3「Jalapeno」),IDT/Centaur更在三年內就催生C6/C2/C5,外加「插花」的Rise mP6與Transmeta Crusoe,除了AMD K7曾率先出衝破1GHz大觀、短暫威脅Intel外,沒半個具備挑戰P6的本錢,但P6的勢力版圖早已迅速擴展到各個領域,無人能擋。

其次,「超純量(Superscalar)」則是在無須重新編譯程式碼的前提上,單一時脈週期內至少擷取、解碼、執行、寫回超過一個指令的能力,處理器需具備複數的指令解碼器(擁有Trace Cache的NetBurst是極罕見的例外)與執行單元。即使處理器設計傾向於透過拉高時脈來支撐效能,但礙於記憶體系統的瓶頸與應用程式的特性,真正的實際效能表現與時脈成長幅度相去甚遠,難以避免加寬指令執行寬度。在Pentium Pro之前,Pentium已是x86世界第一個採用超純量架構的處理器,只是有著執行單元使用率不彰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超管線結合超純量後,為了更加有效利用龐大的內部執行單元,降低暫存器相依的影響,就衍生出非循序指令執行能力(OOOE,Out-Of-Order Execution)的需求。講的更遠一點,OOOE整合動態分支預測,指令預測執行能力(Speculative Execution)就呼之欲出了。

不過,越複雜、寬度越寬的超純量設計往往越不利於高時脈,兩者之間需取得平衡點,近期IBM Power6就是最好的例證:時脈4.7GHz的Power6,相較於時脈僅有一半的Power5 2.4GHz,其效能領先幅度只有40%,因為IBM為了提高時脈,大幅簡化非循序執行核心到幾乎「殘廢」的地步。在後面,我們將看到Intel在這部份的取捨與折衷。

至於「延展性(Scalability)」著眼在原生支援多處理器環境,尤其是不需要特殊的系統連接晶片組(Glue Logic),就可構建多處理器伺服器及工作站的擴充能力,這在當時,都是高階RISC處理器與CISC大型主機的專利。

值得注意的是,對那時候的Intel而言,IBM/Sun/SGI/HP等Unix廠商的多處理器系統架構實在太花錢,對進攻該市場仍成敗未卜的P6來說,成本控制也會有不好的影響,因此依然以簡單的FSB(Front-side Bus,前端系統匯流排,相對於連接L2快取的Back-side Bus)為基礎,在強化快取資料一致性協定(Cache Coherence Protocol)與新增分割交易傳輸(Split-Transaction)之外,作最小限度的考慮。

事後證明,P6多處理器系統的低成本與低價格,讓x86在短短的數年內,就幾乎吃光四處理器以下的伺服器/工作站市場。反過來說,FSB多處理器架構因太過成功,反而變成日後Intel的包袱,與平白送給AMD的機會,而這又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了。(以下省略一萬字)

星期四, 11月 01, 2007

2008年春節日本行草案第二版本

大前天上班時間MSN收到某李爽傳來的2008年曆,赫然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

原來2/2 2/3是週末....

所以日本行就「自動延長」兩天了,追加箱根行程。

時間:2/2至2/10,九天八夜。

預設hotel:東京巨蛋飯店。(水道橋)

2/2 出發,傍晚閒晃上野、秋葉原,晚上水球東京大食團。(預定台灣四人、日本兩人、香港一人)

2/3 早上出發至淺草橋,搭車至日光,在雪地中艱苦健行,泡露天溫泉泡到全身軟掉。

2/4 日光一日遊,傍晚回東京,視當時體力而定,可能會跑台場某間五月去過、可看著彩虹大橋夜景的居酒屋。

2/5 東京一日遊:明治神宮、吉卜力美術館、築地、銀座。

2/6 橫濱一日遊:麒麟橫濱啤酒村、新橫濱拉麵博物館、鐮倉、江之島、港區夜景,最後到新宿的Royal Host舉辦年夜飯。

2/7  出發去箱根,泡溫泉泡到全身軟掉。(計畫中)

2/8  箱根一日遊,傍晚回東京,晚上未定。(計畫中)

2/9 自由行,各自亂跑。(我可能凹某人開車載我去富士山晃一圈,或著跑琦玉縣拜訪鬍子大叔)

2/10 早上各自亂跑,下午約3:00回飯店搭bus去成田機場,回家。

2/11 沈澱心情,迎接工作。

星期二, 10月 30, 2007

[太豪洨了啦!]幹,這是真的還假的?ガンダムを開発中?

防衛省、ガンダムを開発中
やはり日本で国防するとなると、どうしてもガンダムが必要になるわけです。

その辺の空気を充分読んでいる防衛省は、現在ガンダムを作ってるらしいとのこと。

上の資料は、11月7日から2日間にわたって防衛省技術研究本部が行う「平成19年度研究発表会~防衛技術シンポジウム2007~」に実際に載っていたものです。確かに「ガンダムの実現に向けて」と書いてあります。

「ガンダムの実現に向けて」の後ろに(先進個人装備システム)とありますねえ。巨大ロボというよりも、むしろボトムズ、モスピーダ、メガゾーン23、スパイダーマン2のオクタビアスのようなパワードスーツ系なのでしょうか?

パワードスーツなら、既に医療分野やアカデミックな研究で実現されつつありますものね。いろいろと楽しみな世の中になってきました。

星期一, 10月 29, 2007

這個也蠻神的....

星期日, 10月 28, 2007

2008年春節日本行草案第一版本

成員:水球、春日、toki(首次出國)、toki 某國防役剛退伍的友人。

時間:2/4至2/10,七天六夜。

預設hotel:東京巨蛋飯店。(水道橋)

2/4 出發,傍晚閒晃上野、秋葉原,晚上水球東京大食團。(預定台灣四人、日本兩人、香港一人)

2/5 早上出發至淺草橋,搭車至日光,在雪地中艱苦健行,泡露天溫泉泡到全身軟掉。

2/6 日光一日遊,傍晚回東京,晚上除夕夜年夜飯。(視當時體力而定,可能會跑台場某間五月去過、可看著彩虹大橋夜景的居酒屋)

2/7 東京一日遊:明治神宮、吉卜力美術館、築地、銀座。

2/8 橫濱一日遊:麒麟橫濱啤酒村、新橫濱拉麵博物館、鐮倉、江之島、港區夜景,最後到新宿的Royal Host大食。

2/9 自由行,各自亂跑。(我可能凹某人開車載我去富士山晃一圈,或著跑琦玉縣拜訪鬍子大叔)

2/10 早上各自亂跑,下午約3:00回飯店搭bus去成田機場,回家。

2/11 沈澱心情,迎接工作。

[溫故知新]比較8600GT與7600GT

GPU-Z這樣直接比較規格,乍看之下8600GT似乎還蠻遜的....

星期三, 10月 24, 2007

果然還是Cherry茶軸比較對我的胃口

週日趕一篇文章,剛好碰到公司辦公區域施工,必須搬移部份私人物品,就順便把Cherry G80帶回家,心血來潮,想說就用這隻鍵盤長篇大論,看看所謂「清脆的敲擊聲」能否讓我文思泉湧。努力了一個下午,我得到偉大的結論:

幹,Cherry青軸打起來好累啊!orz

結果,所有的靈感都被G80搞掉,所以家裏還是乖乖用Filco FKB104,公司這隻G80....有時間還是認命拿去金鍵盤換茶軸好了。

星期六, 10月 20, 2007

喝到好東西了!Suntory山崎原酒!

前天晚上因新竹研討會的關係,九點半才下班,就「順勢」跑到安和路那家常去的Larriere-cour晃晃,結果竟然喝到山崎十五年原酒,那瓶還是為我第一個開封的,哈哈!

昨天也跑去喝,嗯,那瓶大概有超過一半都被我喝掉了吧?我本來就很喜歡山崎,更愛這瓶強烈渾厚的口感。

聽說全台只有六十瓶,如果以後喝不到這麼對我口味的威士忌該怎麼辦呀?明年二月去日本找一找好了。

IMG_5021 IMG_5022 IMG_5024

星期五, 10月 19, 2007

[這個好!]涼宮ハルヒの激打(Blue)

星期三, 10月 17, 2007

[洨氣干雲]2008是個人電腦產業的「夏亞年」

今天忙了一天,下班後,坐在回家的公車上,沒事幹就打電話騷擾人在新竹加班閒居不善的瓦斯濱(前橫濱)。聊一聊,就赫然發現以下諸多驚人的事實!

Intel的Nehalem內建「三通道」DDR3記憶體控制器

AMD要推出三核心的CPU

Intel明年的Penryn世代Xeon MP「Dunnington」是六核心

nVidia的MCP72晶片組支援Triple SLI

ATI的RD790對應Triple CrossFire

簡而言之,都是三的倍數啊!XD

所以瓦斯濱就得到了一個偉大的結論:

2008年是個人電腦產業的「夏亞年」。

嗯,如果這些產品都能塗成紅色的話,就能提高三倍的速度喔!

星期六, 10月 13, 2007

[洨以大液]Intel為何要把Larrabee作成這個樣子?

後藤老爺的Larrabee vs GPUPU

昨天晚上吃飯時,和大濕談到這個問題,姑且把我過去寫過的東西放在一邊,他的觀點倒是蠻一針見血的:

今天Intel的思維就是「老子就是市場的領導者」,寧願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去逼迫其他人跟進。更何況,Intel並不希望3D繪圖的基礎架構詮釋權長期被微軟等軟體廠商把持。從當初Intel蠻幹IA-64一路到今天的Larrabee,思考邏輯一點都沒有改變。

不過,我還是一句話:Intel如果不改變純粹製程導向的習慣,繼續那套眼光只限於兩代製程/四年週期的「奇謀而短」戰略模式,在這個先進製程停滯不前、軟體成本節節高升的時代,盲目硬衝胡搞瞎搞只會讓自己更加鼻青臉腫罷了。

靠,這篇post竟然可以扯出一堆標籤....orz

星期三, 10月 10, 2007

[洨言洨語]Tulsa+Tigerton+45nm=?

某某東西的die size....粗略估算一下。

1. Penryn 3M是9.4mm x 8.68mm = 81.592mm^2
2. Intel 45nm process的1MB SRAM是6mm^2

所以說....

(81.592 x 3 = 244.776) + (16 x 6 = 96) = 340.776
再加上L3 controller與redundancy SRAM,實際面積恐怕和Tulsa的435mm^2相去不遠,頂多略小一點。

電晶體嘛....

1. Penryn 3M差不多是410M - 186M = 224M
2. 16MB L3+controller大略是1328M - (121M x 2) = 1086M

結果就是(224M x 3) + 1086M = 1758M。

真巧,剛好和Montecito/Montvale扯平....

咦?我在講什麼?這東西捅到AMD了?XD

看得懂,算你厲害。

星期一, 10月 08, 2007

Chip-Architect的Nehalem解體圖....

Nehalem_at_1st_glance_不過....根據現有的資料,我還是覺得Nehalem應該沒有dedicated L2 cache,而是quad core共享8MB L2。

後藤大叔先前猜測Nehalem會導入PARROT,我自己認為機會也不高。更何況,說到core面積為了SMT而爆增,過去已經有IBM Power4→Power5的案例了,Merom的情況,實在不見得適用NetBurst....

Update (10/9): Intel的Glenn J. Hinton在IDF有透露Nehalem擁有三層cache,這樣的話,也許真的就是32kB/32kB L1 x 4、1MB L2 x 2、6MB L3 x 1的結構了。有空我再談談這個問題。

星期六, 10月 06, 2007

值得紀念的圖片

overclock

[我的天啊!]Beyondひだまりスケッチ原作的OP!

[超豪洨]這樣也能捏出水銀燈?

星期二, 10月 02, 2007

[幹!這是啥洨?]初音ミク「淡水まで流浪します」


請各位不要懷疑自己聽到的....

星期一, 10月 01, 2007

未來專欄的roadmap....

換了屬性截然不同的新工作,閒暇之餘,反而更有寫作的慾望和動機,結果就是週末扣掉趕進度看動畫的時間,不是瘋狂翻書,就是拼命打字。

簡而言之,目前本痴漢的「專欄戰線」全數集中在城邦的數本雜誌。

一、已有超過三年歷史的PC Home Shopper「Processor Watch」,屬性偏向想到就寫的「時事性議題」。不過這兩個月的內容實在是豪洨過頭了,下個月要「痛改前非」,對讀者「洨以大液」,要不然某老頭又要碎碎唸了。

預定未來半年的題目順序是:(這中間夾了春季IDF、Windows Server 2008發表、FreeBSD 7.0問世與一堆有的沒有的雜事,可能會根據其「可能出現的內容」來調整)

2007/11 分析CPU與GPU的「融合」大戰略(下):驚悚篇
2007/12 Intel的新兵器:Nehalem核心與QPI連結架構(上)
2008/1 Intel的新兵器:Nehalem核心與QPI連結架構(下)
2008/2 從I/OAT的進展,探討系統層級組織架構的最佳化
2008/3 檢視Sun的Niagara與Rock:當處理器架構「主動迎合」應用軟體的需求
2008/4 追求高延遲與高輸出的完美平衡:各位「媒體先進」,請別再亂吹多核心網路處理器來騙稿費了!
(後面未定)


二、個人多年怨念的具現化:電腦王的「達人之路」,講的簡單一點,我的主題就是高性能x86處理器這十五年來的「歷史」回顧,寫起來踏實多了,也因為以「最終成書」當目標(雖然可能性不高),題目規劃相當單純,每個月盡量以單一主題貫穿所有的產品和廠商。拜電腦王的機車編輯部之所賜,「打字打到腸穿孔」堪稱是最貼切的心情寫照。

2007/10 史上最佳x86微架構:Intel Pentium Pro的大冒險與P6微架構的奇蹟(下)
2007/11 NetBurst的悲劇及回顧,與留給後世的教訓及遺產(上)
2007/12 NetBurst的悲劇及回顧,與留給後世的教訓及遺產(下)
2008/1 敲開天堂的大門:徹底改變AMD宿命的K7/K8微架構及Opteron處理器
2008/2 Intel Nehalem與AMD Bulldozer:「九淺一深」探討x86超純量動態指令平行執行的極限及發展
2008/3 從NSP、MMX到SSE5:建立在流沙上的SIMD城堡
2008/4 Is Out-Of-Order Out-Of-Date? x86字字血淚的非循序指令執行滄桑史
2008/5 讓電腦不再發燒:x86處理器電源管理技術發展史
2008/6 為何x86難以攻入高階伺服器?
2008/7 魂斷腰斬:技術前瞻、高瞻遠矚,卻胎死腹中、無緣問世的悲劇產品遺像
2008/8 以古鑑今:讓所有x86廠商三上子上身的分支預測技術
2008/9 豪洨總是會造成無謂的犧牲:胡搞瞎搞x86的神風特攻隊與回天式魚雷(?)
2008/10 x86旱地中的西瓜:驚世駭俗的高效率快取記憶體與五窮六絕的快取資料一致性協定
(後面待續)


三、第三戰線則是PC Office,視其內容需要,某胖子不定期找我「密接支援」。因企業導向屬性,不是可以把一塊主機板鬼扯四頁的「IT DIY」,所以就將陸續把過去在iThome想做卻沒辦法做的「東西」,用其他「形式」整合進去,不排除另外找真正的高手「代打」的可能性。

當然,如同過去,我想寫的內容,一定都是其他雜誌絕對做不來的等級,就算我再忙都一樣,反正,基本上,我手上的resource還是存在的(事實上,是暴增不少....)。

roadmap?很抱歉,全部都是NDA,也就是連我也不知道的意思(裝傻)。

四、網管人....有空再聯絡,我到現在還是搞不清楚這本雜誌的定位和走向。

では、ごきげんよう。

星期五, 9月 28, 2007

[好棒啊!]【初音ミク】Chocolate☆Magic -ドキドキ大作戦-



相關連結:狂賣的初音ミク

該準備買新螢幕了

Lenovo即將發表22吋寬螢幕LCD,解析度高達WUXGA(1920×1200)!
關於ThinkVision L220x進一步訊息!
這樣一來,EIZO L557變成輔助用,而Philips 150P就帶去公司....

希望年底可以入手。為何不買更大臺的?沒辦法,桌面空間有限。

星期三, 9月 26, 2007

徵求一張Keroro的圖片....

我記得Keroro有某集一聽到夏美的弱點,馬上露出極為邪惡的笑容,講的簡單一點,就是眼睛張到最大,笑容呈現絃月狀,如此恐怖的模樣,Keroro好像也只有這一次。

但這張圖我一直找不到,因為七月橫濱腦殘遊記的花火大會續篇需要這張圖,請各位濕兄濕弟幫忙找一下,或著告知是Keroro哪集,感激不盡。

Update:抱歉忘了講,我徵求的是動畫版的圖片,謝謝。orz

星期日, 9月 23, 2007

嗯,終於要用上這張表了

以下是電腦王的Tim之前在審稿時,給我的意見:

本篇是直接點名Intel特定處理器架構的設計優劣,很多評價如果沒有對照到同時期或前一代產品的實際規格數據甚至效能分數,一來比較難站得住腳,再來只是一句評語,不容易讓讀者有具體概念或增長知識。

所以....這張1994年的表,就要派上用場了。

P6_table

[衰洨]連續兩天上班遲到「一分鐘」

週三晚上身體不適,早上很晚才起床,被迫坐計程車趕場,花了160塊,下班檢視打卡紀錄,遲到「一分鐘」。

記取教訓,週五早上就刻意比較早出門,沒想到該死的新店客運又給我玩「久久一次,一次多多」的發車遊戲(過去就蠻納悶他們發車是怎麼規劃的),等了很久才等到車,下車後簡直是跑百米帶殺聲的衝進公司,結果咧,週五下班檢視打卡紀錄,又遲到「一分鐘」。

兩個「一分鐘」,代價是兩次15分鐘的事假。幹!

星期五, 9月 21, 2007

[肚爛]斧女幹掉她爸,關我們這些看動畫的人屁事啊?

繼School Days之後, ひぐらしのなく頃に解也跟著停播了....

Eji之前某段話倒是講的很正確:
「日本這個國家其實以某種觀點來看,是個對弱勢族群很不尊重、群眾暴力激烈的國家。或許這種演進才適合乎國情的狀況。」

沒力了,真的沒力了....

星期四, 9月 20, 2007

[豪洨]學生擺爛都沒有錯,千錯萬錯都是阿扁的錯!XD

18分的聯想

按照某票PTT鄉民和巴哈洽眾的邏輯:我們要三通,我們要親中,我們反台獨,我們要反美,我們不要鎖國,我們不要民主,我們要開放陸生來台,我們要承認大陸學歷,我們要廢除兵役解散軍隊讓讀大學通通免費,這樣台灣的大學生就會有征服宇宙的競爭力,整天上網打嘴砲躺在家裏裝死人,就可以賺全世界的錢。

結論:這些人還是快點去中國當台流好了。

星期二, 9月 18, 2007

擺脫四月北京的陰影,重現其真實面貌的IDF....

嗯,打字的時候,順便MSN問了一下人正在舊金山的笠原那邊幾點鐘。喔,早上六點?那....距離第一天開幕keynote也只剩下兩小時了。

Intel Developer Forum Session Catalog

  • Session: 129
  • Lab: 5
  • Chalk Talk: 25
  • Shop Talk: 1
  • Panel: 8
  • Technology Insights: 2

上週(?)我就跟CNET Taiwan曠大姐講了:

請忘記四月北京那內容糟不可言、眾人幹聲連連的「偽」IDF吧!2007年IT產業界的板塊移動,今天才開始。

靠,結果我人竟然還在台灣,啊~~~~哪天才能有機會代表公司去IDF呀?

幹,那就跪下來吧!XD

剛剛有一位網友留言

我不覺得大陸對台灣敵對,威嚇只是手段之一,我看過網路上一個說法,我是認同的,那人說:大陸除了沒跪下來求台灣不要獨立之外,大概所有方式都做了。
另外,國際確實無正義,一切講實力,講理只是表面話而已,沒有以實力講的道理統統不算,管你多會講理,都是空談。

我個人的感想是:

幹,那就跪下來求台灣不要「獨立」吧!順便宣佈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支持台灣以中華民國名義加入聯合國。反正昔日東西德和今日南北韓都有聯合國席位,也沒阻止他們統一或談判,假若台灣人民都是血濃於水心向祖國的炎黃子孫,中國又民主富裕繁榮強大人人平等全民均富,何懼之有?

如果做不到,只把「實力」和「拳頭」掛在嘴邊,那就只是對另一個同文同種鄰國的侵略行為,因為兩邊都是相互獨立、互不隸屬的「國家」。

星期一, 9月 17, 2007

這是最近看到最好笑的笑話XD

蔣幹打電話曹操

蔣幹:「操你嗎?我幹。」

曹操:「我操,你誰啊?」

蔣幹:「我幹啊!」

曹操:「我操,你到底是誰啊?」

蔣幹:「我幹啊,你操吧。」

曹操:「他媽的,你到底是誰啊,我操!」

蔣幹:「我幹,我幹啊!」

曹操:「我操!」

此時蔣幹的媽媽接過電話:「我幹他媽啊,你操吧?操你媽呢?」

星期五, 9月 14, 2007

[這真的是太豪洨了!]本blog點閱率最高的post竟然是....

結果點閱率最高的文章,竟然是這篇

幹~千言萬語,竟然打不過平野綾三個字啊!

「行洨仗液,正反亂撥,洨以大液,洩天洩地」

這是我對School Days第十一話的感想。
(謎之聲:我這一個多月來,只敢看哪幾個動漫blog的剪圖,和劇情有關的內文都人眼自動馬賽克)

說到這個,這讓我突然聯想到某鄉民聚集地的「哈利波特版本」:

第一集:神奇的魔術胸罩
第二集:消失的衛生護墊
第三集:精神病院的嫖客
第四集:靠盃的火焰
第五集:天體營的密令
第六集:PUMA的背叛
第七集:不帶套的禮物

星期四, 9月 13, 2007

這和「零和遊戲」和「克勞塞維茲」有啥屁關係?

今天早上信箱就收到blogger意見管理寄來的一則很奇怪的留言,是關於之前沒事幹落落長的感想文
版大是建議民進黨要玩零和遊戲就要玩大的,別玩這種小家子氣的文字遊戲嗎?克勞塞維茲的理論用在您身上驗證倒是頗正確
我不知道是我表達能力不足,還是這位留言網友的國文閱讀能力不夠,我整篇文章就只有一個重點:今天兩岸問題的僵局,只在於台灣願不願意與中國統一,因為中華民國在台灣本來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對中國而言,他才不管你叫什麼阿里不達的國號,只要反對一國兩制、拒絕統一,就是「台獨」。很不幸的,無論是今天不分政治立場,台灣卻一堆人搞不清楚狀況,為了一個根本沒有定義的「台獨」大玩文字遊戲。

我每次看到新聞報導扯啥「中華民國已不存在」、「要改國號才能加入聯合國」、「憲法一中」、「不統不獨」、「維持現狀」、「反對台獨」,請問到底在講什麼?把未來放在一邊,明明現況就已經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了啊!它叫做中華民國。別扯啥「一國兩制保障國號、政府、軍隊等啥洨」,一句話,一國高於兩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就不同意中華民國是一個代表2300萬人民的國家,就不接受你擁有自己的主權。

這和民進黨的「零和遊戲」有啥狗屁關係?島內一起雞同鴨講打打嘴砲,難道就比較「愛好和平」了?這算什麼鬼邏輯?

「小家子氣的文字遊戲」?真要批,第一個也輪不到民進黨吧!還不如先去問問那些整天把「保衛中華民國,反對台灣獨立」掛在嘴邊照三餐罵的氾藍份子,他們反對的「台獨」到底是什麼?打不打算接受一國兩制?敢不敢大聲喊出內心的真正訴求?或著只是純粹為反對而反對?想想被逼著推動入聯的國民黨,和放話要「硬起來」的馬英九,嗯嗯。

最後,克勞塞維茲的理論用在我身上頗正確?不好意思,在下一向愛好和平,而且也只有徹底誤解戰爭論的笨蛋,才會把克勞塞維茲的理論當作鼓吹戰爭的血紅酒。

星期三, 9月 12, 2007

Xeon MP還是快點收一收好了....

SPEC CPU 2006

4P/16C Xeon "Tigerton" 2.93 GHz
specint_rate: 178/214
specfp_rate: 108/114

4P/8C Xeon "Tulsa" 3.40 GHz
specint_rate: 77.2/83.1
specfp_rate: 58.5/60.2

4P/8C Opteron 8224SE 3.2 GHz
specint_rate: 105/114
specfp_rate: 96.7/98.5

Caneland即使有了snoop filter,碰到鳥鳥的FSB和cache hierarchy,MP的scalability還是不太行,總不能一直寄望IBM X3可以賣得很好吧。

就算明年導入Nehalem core與CSI,我仍認為Xeon MP這條產品線早就該被Itanium取代了。

星期日, 9月 09, 2007

聽說這是PC Office九月號「虛擬化技術特別專題」缺少的圖片

VT-xVanderpool等虛擬化技術額外定義全新的VMX-root與VMX-non-root特權模式,分別用來執行虛擬機器與用戶端作業系統,擺脫x86既有的限制。

VT-d Intel從2007年推出的新一代桌上型晶片組「Bearlake」開始支援VT-d,北橋記憶體控制器內建硬體功能單元,紀錄各週邊裝置使用的記憶體位址與中斷向量,以便於實作I/O虛擬化。

Tagged_TLB

AMD的Pacifica虛擬化技術提供標籤式TLB,每個進入點具有登記對應作業系統的欄位,避免切換作業系統就需完全更新TLB資料,加快切換速度與執行效能。

DEV讓多個作業系統共用一塊記憶體,勢必得避免相互「侵犯」不應該使用的記憶體位址。AMD的DEV技術讓記憶體控制器紀錄每個作業系統所使用的分頁表,除了可改善效能,更可提昇安全性。

Nested_PagingAMD的Nested Paging提供第二層硬體分頁表,紀錄每個虛擬機器的實際記憶體位址,可避免軟體模擬的「影子」分頁表造成的效能浪費。

VMDqIntel新一代GbE晶片內建VMDq技術,透過多組獨立對應不同虛擬機器的封包緩衝區,根除模擬軟體交換器的額外處理器利用率。

何謂「台獨」?定義何在?

有時候,看到一堆人把這兩個字掛在嘴邊,卻連自己到底嘴巴上的「台獨」是什麼,都沒搞清楚過。結果動輒看到「台灣要獨立才有前途」、「台獨會讓台灣變成焦土」、「台灣要獨立才能加入聯合國」、「美日都不支持台獨」、「台灣不獨立,沒人會承認」、「我們要反台獨,人家才會認同中華民國」、「台灣中國,一邊一國」、「台獨乃數典忘祖」、「台灣人不同於中國人」、「我是中國人,我不喜歡台獨」、「維持現狀就是台獨」、「堅決反對台獨改變台海現況」之類的屁話,寫的人講的很爽,罵的人幹得很兇,統統都在雞同鴨講。

根據不同國家的利益與立場,他們眼中的「台獨」都是不一樣的。

先將「大國眼中希望看到的未來」放在一邊,對美國日本歐盟這些旁觀者來說,他們只在乎台海和東亞的和平穩定,與台灣的主權獨立,講的簡單一點,就是「維持現狀」,所以一方面反對任何一邊做出有損既有國際權力結構的舉動,「理論上」,台海兩岸政府什麼都不做,最符合他們的利益。

所以說,當有人看到「美日不支持台獨」,就豪洨「美日基於維護中國主權完整,所以希望兩岸統一,台灣接受一國兩制」,把這種人當做智障就對了。還好這類人不太多,雖然仍然有某票被大中華帝國主義洗腦的炎黃子孫對此深信不疑啦(某個在我愛北京天安門時,被解放軍掃射學生的子彈打壞腦子的徐姓「文史工作者」,堪稱代表中的代表)。

很遺憾的,自從經濟發展的地位水漲船高,國際社會的權力版圖從來就不是靜態的,特別當中國以一種脫離常軌的方式成為經濟霸權後,美國日本卻習慣性的延續冷戰時期的僵化思維去制定其台海政策。後世戰略學者絕對不會放過這十多年來的「錯誤範例」。

我記得大概十年前,曾經在BBS有感而發的寫下一段話:其他國家對於中國強力主張「一個中國政策」的期望很單純,他們只希望「台灣願意承認一個中國,可以換來中國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承諾」。

當然事後證明,這種期待從來就不可能實現。

要知道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真正的麻煩製造者一直都是中國,因為這個嘴巴上自稱「和平崛起」的野蠻國家,基於爭奪霸權與牽制美日的考量,絲毫不考慮平白丟掉這個可以和其他國家討價還價的籌碼。

以新加坡為首,東邪....東協那票滿腦子想要依附在中國羽翼之下,擺脫美國勢力,維繫其「亞洲價值」專制獨裁體制與黨國經濟型態的三流國家,一個成為中國的「大香港」兼阻擋西毒....「抵抗西方價值入侵」的前線碉堡、民主政權崩潰、回歸威權統治的台灣,對他們再好也不過了。

此外,槍桿子出政權的中國,也不會停止其武力恫嚇人民的統治手段。既然連自己的人民都可以屠殺了,每天按三餐喊「一旦台灣獨立,馬上武力犯台」,對中國又沒有什麼損失。我從小到大聽所謂「反台獨急先鋒」理歪氣壯到精盡人亡時,只有一種結局:「你不反台獨,人家中共就會打過來,難道你想死嗎?」。

看來中國的確毫無放棄「武力犯台」這發極大閃熱咒文的理由,畢竟立場一鬆動,恐怕反台獨的「同胞」就會少掉一大半。

再來最重要的,就是中國眼中的「台獨」。當年李登輝訪美期間,Time的一篇文章,一針見血的一語道破中國的立場:

只要反對一國兩制,就是台獨。」中國壓根兒就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人民有自己決定生活方式的權力。能否滿足北京的「不搞台獨」,真正的關鍵在於台灣人民願不願意接受中國的一國兩制,而不是國號和憲法要不要改,那根本就是微枝末節

這也就是我極度痛恨為數不少的腦殘份子(還往往以「像我們這種又高尚又有知識水準,才是優等的國民與時代的表率」自居),喜歡大玩「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相似的狗屁文字遊戲,再拿一本過期憲法當擋箭牌,胡扯「主權」不同於「治權」的咬文嚼字。

一國兩制可確保既有的生活方式?那幹嘛要一國兩制?有什麼好處嗎?我明明住著透天獨棟別墅,日子過的好好的,為何還要莫名其妙的蓋上「一中屋頂」?偏偏就有笨蛋相信這一套,看到北京有人鼻子嗆得很,就天真的幻想低聲下氣人家就會善待你,甚至以為把台灣賣給中國,自己就可以過著貴族般的生活。

今天的現實是,中國民國是一個立足於台澎金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主權獨立國家,擁有自己的國土、國民、政府、財政、軍事與外交體系。對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軍事關係緊張、經貿來往緊密,卻隨時準備發動武力侵略的敵對政權。

「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莫過於此。這還真的不是普通的特殊,歷史上很難找到類似的例子,或著說,史無前例。

以這個角度來看,也不難理解台灣缺乏兩岸外交整合唯一的國家政策。假如台澎金馬的2300萬全體國民均服膺一中憲法,以追求國家統一當終極目標,那就該學南韓一樣成立「統一部」,進行統一的架構研擬與政治談判。啊,隔天篤定一票「反統一」的村姑衝去丟雞蛋「拒絕中國併吞」。反之,兩岸事務就應由外交當局來全權負責,例如將陸委會整合至外交部之下。嗯,我想這樣子又會有一堆手持「反台獨」標語的鄉民要跑去示威抗議高喊「捍衛中華民國」了。

中國也有一樣的狀況,礙於「台灣只是一個地方政府」的面子問題,不肯實際設置專職負責且擁有足夠實權的機構,全權處理台灣關係,只有一個鳥鳥的國台辦。也許對中國而言,即使台灣只是整個「大國外交」和「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的一小部份,但沒搞好,卻很可能會危及政權的存續與統治的基礎。

套句本痴漢的說法,這就是「為了追求精神上的勝利,去幹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不過中國似乎幹上癮的樣子?怎麼看都不像真心真意的「寄望於台灣人民」。

本痴漢的政治觀....算了,不方便講,怕洩底了我就失去愛好和平崇尚自由的完美形象了。

最後,回頭看看中華民國在台灣這個「偏安不進取」的政府與其「居安不思危」的國民,還真是精神分裂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對台灣人民,「台獨」與否,完全都不值得浪費腦力和口水,該思考的是,如何重建內部對國家未來發展的集體共識與殘破不堪的國家認同,建立一套「真正的國家大戰略」,姑且不論結局是獨立、統一、或著什麼都不是。

看著台灣整天都在打著「同中求異」的嘴砲,想想還真的蠻悲哀的。

還是一句話:無論支持台獨還是反台獨,請先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你就會發現,到頭來,大家都坐在同一條船上,想的都是同一件事情。

說真的,我的很多想法,還真是想寫都寫不出來啊....

星期二, 9月 04, 2007

世界到底平不平?去問摸過的人渣誠就知道了....orz

也許先摸過言葉後,就真的覺得世界很平吧?(誤)

不過老實講,School Days的精神污染度還真不是普通的高啊....我看到人渣誠硬上世界那集後,就再也不敢繼續看下去了,唉唉唉。ㄇㄉ,一票過度早熟的死小鬼....

個人絕對強烈支持言葉將人渣誠碎屍萬段的歡樂大結局啊....

星期六, 9月 01, 2007

[豪洨文]聯合國廢不廢繁體中文之爭,根本就不是重點啊!XD

最近收到一封朋友寄來的信,是關於投票連署反對聯合國在2008年廢除繁體中文,內容不外乎「聯合國決定於2008廢除繁體中文若成了那每個台灣人幾乎都得學簡體字想想我們老祖先千年留給我們的姓名也將因簡體而變形中華文化遺產的摧毀不僅發生在中國也行將全世界可能以後要讀繁體字只能在日本這多諷刺呀想了就可怕請將這封信用力寄出去。」之類的字字血淚正氣歌,讓人坐在電腦前聞卷涕泣,不知所云,感動到褲子都快濕了。

嗯,就我個人的立場,我也反對廢除繁體中文,畢竟象形文字簡化過頭,就失去以字示意的功能了,搞不好一萬年後人類絕滅,外星人或未來統治地球的文明生物就難以解讀今日A書上的淫聲浪語和報紙上的腦殘嘴砲。現在電腦普及,使用鍵盤輸入的時間逐漸比手寫還長,「利於書寫」也不再是站得住腳的理由。

我舉一個例子,「我下麵給你吃」變成簡體字後,就變成「我下面給你吃」。靠,多噁心啊!

而且,中文字都暗藏了老祖宗不為人知、暗藏玄機的智慧。像「咬」這個是就是「口交」的合體,所以我們知道,這一定是古代人在口交的時候,不小心用到了牙齒,所以這個動作就變成了今天的「咬」。「好」=「女子」,暗示把女人肚子搞大有了孩子是「好」事。你看,這多麼博大精深,微言大義啊!

不過,本痴漢卻有別的想法,要做到真正的「簡體」,並不是簡化字體,把中文字亂改成殘缺不全的四不像,而是應該「配合時代精神,用一個字具備多個字的意義」

有沒有這種字呢?有!絕對有!我認為像「學」、「交」、「教」、「效」、「校」、「笑」、「小」、「神」等字,都可以被一個字徹底取代,那就是.....「洨」=「三交」,象徵著「三人行,必有我濕」。為何這個字如此好用?舉例如下:
  • 學長學弟制→洨長洨弟制
  • 校長→洨長
  • 子曰:學無止盡→(精)子曰:洨無止盡
  • 效能→洨能
  • 交通部→洨通部
  • 教育部→洨育部
  • 燁然如神人→液然如洨人
  • 神愛世人→洨愛濕人
  • 燃燒吧!我的小宇宙!→燃燒吧!我的洨宇宙!
  • 我想念你的笑→我想念你的洨
看!這多麼的符合現況啊!進一步,我們可以讓「洨」結合其他字,賦予更完整的詮釋,如:
  • 行銷長→豪洨長
  • 好手氣→好洨氣
  • 行俠仗義→行洨仗義(液?)
  • 永井豪→永豪洨
  • 劉人豪→劉洨豪→流洨豪(呃!)
很不幸的,這規則還是有一個天大的bug,像「學校」究竟要變成「洨校」、「學洨」還是「洨洨」?這真的太黯然、太銷魂,太讓我想殺人了。

歡迎各位洨長洨弟濕兄濕弟提出寶貴的意見啊!XD

星期四, 8月 30, 2007

AMD弄出個「SSE5」.... x86指令集這下又要大亂了

AMD「先馳得點」,搶了這個名字....實在太白爛了。=_=

AMD64 Technology 128-Bit SSE5 Instruction Se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SSE5, many new 128-bit instructions have been added to the existing instruction set detailed in the AMD64 Architecture Programmer's Manuals. Included are 46 base instructions that expand to 170 total instructions, enabling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reduced loads.

New instructions include:

  • Fused multiply accumulate (FMACxx) instructions
  • Integer multiply accumulate (IMAC, IMADC) instructions
  • Permutation and conditional move instructions
  • Vector compare and test instructions
  • Precision control, rounding, and conversion instructions

Download the full document to learn about new three-operand instructions, a new 128-bit media instruction format, and more.

這下真的是沒完沒了....

而且....

@中華大學 說 (下午 09:34):
"AMD 的手冊一直都他媽的寫的語焉不詳, 真的很想炸死他全家"
@中華大學 說 (下午 09:35):
從他媽的有 3Dnow 開始就是那副鳥樣子, 也不用寫 example, APL 的手冊也是, 還要人家去猜裡面在寫什麼
王八蛋

@中華大學 說 (下午 09:36):
這樣搞就算訂到 SSE100 都沒人要去用

@中華大學 說 (下午 09:54):
不過這次最好的是, AMD 一次把使用說明這些全放出來...
@中華大學 說 (下午 09:55):
市場戰略上就已經宣示說 "SSE5 我們已經 ready 了"
雖然是一堆炒冷飯的指令......................
水球@Gigabyte 說 (下午 09:58):
這是一場豪洨戰
@中華大學 說 (下午 09:58):
ㄟ 幹 你不要手動把 "冷" 那個字給我去掉再貼...

[豪洨對話]難道火星不是地球的一部分?

水球:橫濱,你有見過外星人嗎?
橫濱:我沒有見過外星人,但是我看過火星人。
水球:難道火星人不是外星人?
橫濱:蛤?難道火星不是地球的一部分?

這段對話真是寓意深遠啊....(遠目)

星期一, 8月 27, 2007

突然有點想換SLR系統了

ㄇㄉ,這段影片根本就是故意勸敗嘛!orz

記得我好像很久很久以前曾經講過一句話:

我的DSLR機身都註定與「3」這個字有關。(註:我的第一臺機身是300D,第二臺則是30D)

雖然這是很沒有節操的行為,但我真的很認真思考跳槽到Nikon D3的可能性了。基本上,我要想要一切功能(尤其是幻想很久的內建式水平儀),D3都有了,簡直是完美的機身。

不過更換系統嘴巴說說簡單,真要換還真是有夠麻煩,最起碼,我要清掉30D、BG-E1、550EX、EF-S 17-55 IS、EF-S 10-22、EF-S 18-55、EF 70-200小小白、EF 50/f1.8鏡頭蓋,以及快門線遙控器等有的沒有的。這些全賣了,大概也抵不過一臺全新的D3。

D3沒內閃,得再買SB-800,也要重建鏡頭群火力(恐怕還是以DX體系為主,我知道一定會有那種損友叫我非入手兩隻Nikon的新鏡皇不可,不好意思,我真的沒興趣)。讓我最沒力的,莫過於D3重達1.2公斤,我實在沒有那個力氣扛著大鉛塊上山下海。講的更白一點,我現在都嫌30D加BG-E2都有點太重了,更何況整合垂把的高階機身。設備再好,足不出戶,等於是平白浪費金錢,機身和砲管們都會哭泣的。

算了,給Canon一年的時間懺悔,看看5D Mark II能不能帶給Canon用戶大驚喜好了。如果再不行,那也就是我和Canon說再見的時候,真的快受不了這家沒誠意到極點的公司。

星期二, 8月 21, 2007

Canon與Nikon看來都三太子上身,撕毀互不侵犯協定了

昨天聽某人講,Canon之所以提前發表1Ds Mark III和40D,就是為了搶在Nikon D3和D300之前。反正,答案將在四十八小時內揭曉。謠言已經滿天飛,我也懶得多打字了。

過去Canon和Nikon彼此之間很有「默契」,大概是覺得兩強不必硬拼,就一起瓜分市場,機身和鏡頭幾乎都少有正面衝突者。

但考慮到Nikon在2007年上半年日本DSLR市場超越Canon,如果Nikon真的推出頂級全片幅且兼顧高連拍性能的機身,以及refresh過的135系統鏡頭群,那....我只能說,歷史的教訓證明,兩隻恐龍打架,倒楣都是鄰居,Sony以外,其他廠商最好皮都繃緊一點。

也許Nikon希望可以重現昔日的榮光吧!

不過,天性崇尚自由、愛好和平,背後總是散發著愛與正義之光芒的本痴漢,對這兩家公司三太子上身的行為都不感興趣,我唯一不爽的是....

媽的,Canon你到底想不想出EF-S 18-200 IS啊!再不出我恐怕就要先去買Sigma 18-200 OS了!

我豪洨完了,謝謝收看。

星期日, 8月 19, 2007

[18禁]日本人真的是越來越懶了....

日本情趣椅

不過....
水球@Gigabyte:啟動高空長距離超音速巡航匿蹤伏擊模式 說:
看來日本人越來越懶了
[SHM]Everything has its price.... 說:
請說科技進步.
不過這樣..
少了一個無線遙控器啊!!!!!
而且....
Project boyo 說 (下午 12:39):
你知道這東西誰發明的嗎?
水球@Gigabyte:啟動高空長距離超音速巡航匿蹤伏擊模式 說 (下午 12:40):

Project boyo 說 (下午 12:40):
這種東西是臺灣某個歐八桑無意間想到的東西
還有申請專利
此外....
Godfather @Mobile01(Bioshock快出了,快出了!!!IGN分數破錶9.7分) 說 (下午 12:41):
這廣告跟A片一樣

星期六, 8月 18, 2007

[らき☆すた 19]黑井老師,妳的心情,我完全可以感同身受orz

所以現在就變成:週末有著堆積如山,完全看不完的新番動畫了....

創聖合體!Filco FKB104M/EB×FKBPR/B

週三以一頓燒肉工房為代價,從Hinet某李爽手上獲得Filco的小牛皮製Palmrest FKBPR/B(售價約一張死小孩),與之前入手的Filco FKB104M/EB搭配後,感覺實在太棒了,雖然兩者總價將近四千塊....

題外話,原本是想等公司即將推出的GK-K8000,週四卻因為陰錯陽差,意外從金鍵盤弄了一隻Cherry G80-3000青軸版當作上班時的主力鍵盤(IBM UltraNav則供空間有限、沒地方放滑鼠的lab使用)。我的感想是,為何一隻3500塊的鍵盤可以外觀做到連路邊一百塊的等級都不如?

不過Cherry本家的鍵盤難看歸難看,按鍵的剛性和強固感還是略勝Filco的產品。至於茶軸和青軸的差別嘛....雖然我知道很多人認為青軸「爽度」比較好,但看在同事們的份上,我有空還是把G80-3000換成茶軸好了,青軸實在太吵了,而且打起字來真的比較吃力。

星期四, 8月 16, 2007

IBM雙核心Power的TDP比我預期的低很多....

Performance Per Watt on Power6: Same Thermals, More Work

雖然說是Timothy Prickett Morgan自己的推估,不過我還蠻相信他的credit。如果懶得看完全文,下面是懶人包。

Power4 1.1GHz,174M transistors,180nm process→115W
Power4 1.3GHz,174M transistors,180nm process→125W
Power4+ 1.9GHz,184M transistors,130nm process→70W(大驚!)

這裡我得提醒一下,Power4並未內建memory controller....所以Power5/6的TDP是已經把memory controller加進去的數字,不過往往很多笨蛋在比較Intel和AMD的耗電量時,都忘記把這個因素考慮進去。

Power5 1.9GHz,276M transistors,130nm process→80W(大驚!)
Power5+ 2.2GHz,276M transistor,90nm→70W(超大驚!)
Power6 4.7GHz,750M transistors,65nm→100W(沒感覺了....)

看在IBM Power家族恐怖效能的分上,這些數字就算乘上個兩倍,TDP只是單核心的數據,「效能/功耗」比也還是很驚人啊。拿去和同時期的x86比,我能說指令集的複雜度真的是無藥可醫的原罪嗎?

可是,好像老是有很多人一直搞不懂這點的樣子。

[週四中午的豪洨對話]談談Intel新的NIC「Zoar」82575

Intel Launches Ethernet Chips Tuned for Multicore Processors
Intel 82575 Gigabit Ethernet Controller
waterball@Gigabyte:分機1744(真「吉利」的數字啊 XD) 說:
正在看 Intel 82575 的資料
這玩意蠻有趣的
support I/OAT 2 和 VMDq
兩個 8kB buffer 算多還是算少?
Project boyo 說:
GbE controller?
waterball@Gigabyte:分機1744(真「吉利」的數字啊 XD) 說:
Intel 新的 GbE
Project boyo 說:
主要差在 suooport I/OAT?
support
waterball@Gigabyte:分機1744(真「吉利」的數字啊 XD) 說:
主要是 I/OAT 2 的 Direct Cache Access

Project boyo 說:
....buffer 有縮水
之前是 64K per port..
waterball@Gigabyte:分機1744(真「吉利」的數字啊 XD) 說:
802.1g for TCP/IP traffic sorting
之前有作這麼大?
Project boyo 說:
是的
而且現在是每一家都做 64K...
waterball@Gigabyte:分機1744(真「吉利」的數字啊 XD) 說:
那....
Project boyo 說:
所以變的差距不大這是一個因素....
waterball@Gigabyte:分機1744(真「吉利」的數字啊 XD) 說:
大概不搭配 I/OAT 就不行了
Project boyo 說:
之前沒 I/OAT 時, 有時 Marvell 的東西表現還比較好就是這樣
x4 lanes..... 這個搭個 4+4 to 4 的 pci-e switch 的話應該就可以做成 4port 了
Project boyo 說 (上午 11:56):
第二個, 16K jumbo frame 終於被拿掉了....
waterball@Gigabyte:分機1744(真「吉利」的數字啊 XD) 說 (上午 11:56):
變回 9.5K
Project boyo 說 (上午 11:56):
不過這顆對 tcp offload 的能力非常的值得期待
對喔.. 這顆也沒做 3DES engine 了
Project boyo 說 (上午 11:57):
看樣子 3DES encrypt 不太被市場接受..

星期二, 8月 14, 2007

LWP:看起來像是AMD的好東西

Lightweight Profiling Proposal
The lightweight profiling (LWP) proposal extends the AMD64 architecture (in both legacy and long mode) to allow user mode (CPL=3) processes to gather performance data about themselves with very low overhead. The goal is to enable modules such as dynamic optimizers and managed runtime environments to monitor the currently running program with high accuracy and resolution, thereby allowing them to report on performance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and fix them immediately.

The proposed extensions allow a program to gather performance data and examine it either by polling or by taking an occasional interrupt. It introduces minimal additional state to the CPU and the process. It differs from the existing performance counters and IBS in that large quantities of data are collected with no interrupts, considerably reducing the overhead of using performance feedback. In fact, LWP can be used with a polling scheme that requires no data collection interrupts at all. LWP also allows a user mode program to control its data collection without calling a driver. Finally, LWP runs within the context of a thread, so it can be used by multiple processes within a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星期日, 8月 12, 2007

ロミオ×ジュリエット第十九話:唇?是指「那一個」?

啊,不必拖了,我自己爬....orz

典故來源:
女人:請讀我的唇。
偽蛇:上面的還是下面的?XDDDDDD

[2007年七月超白爛腦殘橫濱紀行]第四日:怨念之旅: 第41回葛飾區納涼花火大會(7/24)上篇

早上十一點和海牛坐京急線一個多小時,經過一次人擠人的轉車,再穿過人山人海的京成金町線柴又站。媽呀,人真是多到靠盃,這麼小的一塊地方,竟然可以辦規模這麼大的花火大會。

因為地點就在河邊的堤防,周圍地勢相當空曠,風又大,非常的涼爽,甚至略有寒意,「納涼」之名當之無愧。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花火開始前的演講,也只是當地商店街的會長簡短講個幾句話,活動就開始了,假如換到台灣,不是一堆啥立小委縣市長行政院長總統副總統外加那種騎腳踏車不穿內褲還能拿來說嘴的總統候選人上去廢話連篇才怪。

還是一句話,台灣人真的很不懂經營觀光,一丁點的sense都沒有,到現在連個「商店街」的概念都很缺乏,有時候還真懷疑那些嘴巴上喊著要「拼觀光」的人腦子裡面到底裝了什麼。

(每當來回日本台灣,親身體驗兩個國家國際機場的差距,就會讓我燃起長篇大論批鬥台灣很多人至今不願意虛心向日本學習的衝動,這問題我以後有力氣再談談)剛好那時卡到日本參院選舉,一出車站就有候選人發送傳單拜票。剛在河堤「搶」到座位,就看到攝影機追著某個和民眾握手拜票的美女候選人跑。後來回台灣才知道,她就是那個朝日新聞的美女主播丸川珠代,結果自民黨整個東京區就只她一人選上....好慘。
IMG_3867 IMG_3864 IMG_3854 IMG_3853 IMG_4078 IMG_4080 IMG_4076 IMG_4111 IMG_4068 IMG_4057 IMG_4043 IMG_4035 IMG_4028 IMG_4022 IMG_4019 IMG_4017 IMG_4010 IMG_3994 IMG_3993 IMG_3985 IMG_3984 IMG_3980 IMG_3978 IMG_3967 IMG_3966 IMG_3943 IMG_3920 IMG_3912 IMG_3881 IMG_3880 IMG_3878 IMG_3877
這倒是生平第一次如此近距離觀賞花火啊....靠得太近,反而鏡頭不夠廣角,這時候才會後悔沒把EF-S 10-22帶來日本,唉唉唉,而且沒腳架快門線還拍個屁啊,攝影這檔事果然是不能偷懶的。回程大概花了快兩個小時才到上大崗,加上在Royal Host啃牛排的時間,為了看一場花火,就耗掉整整十二個小時。不過還是覺得很值得,明年有機會還會再去一次吧,如果還有時間的話。

ㄟ,為何這只是「上篇」呢?等著看下篇就知道了....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