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近的工作感想。
靠~真的覺得自己過去幾年都過太爽了~在嚴重缺乏野心意識和競爭強度的環境呆太久~結果整個人完全廢掉~
"It's not about perfect. It's about effort. And when you implement that effort into your life… every single day, that's where transformation happens. That's how change occurs. Keep going, remember why you started."
星期三, 7月 30, 2008
星期日, 7月 27, 2008
[溫故知新]本日佳句
André Beaufre,戰略緒論(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
「戰略只是一種用來達成目的的手段,決定目的者是政策,而政策又是受到基本哲學的控制。人類的命運一方面要看他所選擇的是何種哲學,另一方面要看他選擇何種戰略,使其哲學思想得以實現。張五常,經濟解釋(Economic Explanation):
戰略並非一種單純固定的教條,而是一種『思想方法(a method of thought)』,必須瞭解戰略思想程序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質,改變我們的思想習慣,認清未來必現在更重要,準備比執行更重要,理論(theory)是教你怎麼想,而準則(doctrine)只是教你怎麼做,應研究理論,而非準則。
在戰略的領域中,也像在所有人生問題中一樣,理想應該居於指導和支配的地位,這樣便把我們引入哲學的境界。」
「一個特殊理論,若是特殊到只能解釋一個現象,是站在科學理論的一個極端,完全不能一般化,用場極少。
站在另一端,卻是一般化得離譜,在任何情況下也不可能是錯的『理論』。不可能錯,是因為完全沒有內容。這就是哲學上所說的套套邏輯(tautology)了。所謂套套邏輯,是指一些言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是錯的。說得更嚴謹一點,套套邏輯不可能被想像為錯!舉一個例,假若我說:『四足動物有四隻腳。』這怎可能會錯呢?句子內的後半部重述了前半部的意思,即使我們花很大功夫也不可能想像到它在怎樣的情況下會是錯的。在地球上、火星上它不會錯,在宇宙任何地方它也不會錯。這句話的一般性確是厲害,但內容究竟說了些什麼?其實什麼也沒有說!我們想破腦袋也知道是對的,但不知其內容。那是說,套套邏輯的內容是空洞的,半點解釋能力也沒有。
特殊理論內容太多了,而套套邏輯則沒有內容。所以可取的理論,一定是在特殊理論與套套邏輯之間。
理論的推測一定要『可能被事實推翻』。不可能被事實推翻的理論,是沒有解釋能力的。可以說,所有實證科學(Empirical Science)的主旨,是要創立一些可能被事實推翻的句子或言論來作推測的。換言之,科學不是求對,也不是求錯;科學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實推翻』!可能被事實推翻而沒有被推翻,就算是被證實(confirmed)了。」
星期四, 7月 24, 2008
看來這段話...我幾年後一定會用到
當二十世紀的拂曉時,不列顛帝國的疆界已變成一切海洋的海岸;美利堅合眾國成了世界巨強;俄羅斯雖然工業落後,卻具有巨大的潛力;德法兩國變成了繁榮的帝國,雖然他們與其他的歐洲國家都是好鬥的,但他們之間已經鬥爭了一千年之久。
一九一四年,戰爭來臨了。
當這場拼命的賭博開始時,德奧兩國是居於中央位置上,東面是俄國,西面是英法比三國,南面是塞爾維亞。但因為德國能在內線上作戰,而其對手則被迫要在外線,所以他可以集中其兵力的大部分來對付敵人中的某一個,而對於其他的敵人則只暫時採取守勢。
一九一四年八月四日,假使有一個旁觀者繞著戰爭的賭桌轉一個圈子,把每一個賭客手中的牌都看一遍,他可能會認為德國贏得這場賭博的機會是十之有八的。
儘管如此,當這場賭博進行了五個星期以後,所有的賭客在戰略上都宣告崩潰了。
於是,等到一九一八年戰爭結束時,除了美國以外,這整個偉大建築物都已經倒塌殆盡。不列顛破產了;法國流血過多臉色蒼白;俄德兩國陷於革命的荊棘;奧匈帝國消失;鄂圖曼帝國解體;義大利發狂;其他所有的歐洲國家都被戰火燒成了焦土-整個時代都已經投入了烈焰之中。
Labels:
Computer,
CPU,
Graphic,
HPC,
job,
PCADV,
ProcessorWatch,
Programming,
Roadmap,
Server,
strategy,
Unix,
Virtualization
星期一, 7月 21, 2008
2003年八月底在巴哈寫的文章
最近看到中南部淹大水,再看到BillyPan這篇文章,就溫故知新一下吧。
作者 waterball (日本の夏,萌の夏) 看板 Talk不過五年過去,台灣還是沒有任何進步,唉唉~誰說「馬上就會好」呢?
標題 Re: 台灣的地夠小了..還建什麼捷運..
時間 Sun Aug 31 14:11:59 2003
───────────────────────────────────────
※ 引述《alubazace (zace★幻星‧影嵐)》之銘言:
> 如果台灣多點有遠見的領導人就好了...
> 至少不可能會讓中華電信像現在這樣...
在民主社會中,就不能寄望聖君賢相,民眾自己就要有充分的自覺。
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把台灣網路建設落後的主因 (尤其和日本相比),歸咎於中華電信身上。事實上,中華電信固然要負起很大的責任,但是,台灣網路建設最大的限制,卻是衛生下水道的普及率不足、規模也不夠大。說穿了,就是只注重表象,而不重視基礎,這也是台灣數十年來,對轉型發展的最大限制之所在。
有關心 ISP 和電信產業的人,應該都多少聽聞,大台北瓦斯近年的動作,就是引進日本的技術(例如下水道專用拉光纖的機器人),透過瓦斯管線的鋪設,來建立起都會區的骨幹。日本之所以有傲視世界的低廉寬頻網路,其基礎建設的紮實,是最大的主因。最近除了 So-Net 的 26M ADSL 外,東京電力在東京都三個管線密度最高的區域提供雙向 100M 光纖到府服務,都是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
在某期天下雜誌,專訪一位日商排水系統營造商,屢屢獲得台灣政府的營造品質金質獎。但是記者訪問該公司的日籍台灣地區負責人,他毫不諱言地指出:
「二十五年前我來到台灣,那個時候台灣抽水馬桶的普及率甚至高於日本。但是台灣人只注意自己家有沒有抽水馬桶,卻毫不關心外面有沒有下水道。」
二十五年後,台灣的下水道系統,還是遠遠落後日本。連總統府、陽明山的高級住宅區,通通沒有衛生下水道。
宜蘭冬山河,因為宜蘭地區沒有衛生下水道,有專家提出警告,若不改善,冬山河不久之後就會成為臭水溝。實際上,冬山河去年舉辦國際大專滑艇比賽,就已經出現臭味。假以時日,冬山河變成另一條淡水河,並不是不可能。
台灣的河川保育,為何一直作不起來?道理很簡單,沒有衛生下水道,廢水通通排到河川,怎麼可能好起來?
但是,日本人對於基礎工程卻是非常的重視,就連衛生下水道,都還有特別的展覽。
http://www.jij.co.jp/news/event-page/news/art-20030724193558-IFXPXWXWOQ.nwc
歐洲國家更不用說了,都是數百年前就在進行的工程。台灣的衛生下水道,恐怕連古代的羅馬都不如。
該期天下有個簡單的結論:
「台灣的經濟契機,將不會是那些顯而易見的大目標,而會是這些不起眼的生活品質所主導。」
所謂的生活品質,就是財富的累積。但是很遺憾的,台灣過去數十年,就是把金錢、資源浪費在無意義的建設口號,而沒有確實地把財富累積起來。以衛生下水道為例,數百億做的下水道可以用百年,是一個城市的資本財和重要的投資。但是上千億的地方建設經費做為政治籌酬,絕大部分的錢都會「蒸發」掉,因為都是做大而無當的建設,看看地方一堆閒置的「文化中心」和體育館就知道了。
衛生下水道限制了台灣網路佈線,連帶的限制了台灣未來在資訊產業上的發展,這種基礎不足導致新發展受限的例子,在台灣的每個角落,都屢見不鮮。廣義來說,統一的國家認同、守法精神、公民意識、以及強烈的民氣,也都是另一種基礎建設,但是台灣幾乎都一應俱缺。就以兵役制度來說,台灣今天對於逃避兵役,沒有人認為可恥。但是在南韓,卻是逃避兵役的藝人在機場被圍毆,被輿論圍剿,最後被迫退出演藝圈。這在台灣真是難以想像,可以在籃球場上奔馳的健康藝人可以不必當兵,然後更多的是移民國外、回台賺錢者。有沒有人認為這是錯的?沒有。
南韓近年來國勢蒸蒸日上,這股強烈的民氣,是其最大的主因。
如果台灣民眾只會看到表象,不重視基礎,盲目的追隨空幻的口號,將自己的不滿寄託在對過去的緬懷上,台灣永遠不會有再造的契機,連維持現況都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星期五, 7月 18, 2008
由假新聞創造出來的行情就叫假行情
昨天晚上美股經濟數據根本是假的,信的人可能會被害死...
所以今天才有人在罵:分析師根本不了解那個統計是做什麼的。隨便啦...反正消息都是創造出來合理化行情的。
基本上啦,關於次級房貸風暴,早在去年初二三月開始出現徵兆,有些次級房貸公司破產,到4/2美國最大的New Century也掛了之後,八月各國中央銀行開始發現很多銀行手上都有這些次級房貸衍生出來的證券,都已經投入大筆資金想要處理這個問題,像Fed就決定投入一千億低利貸款給這些銀行,去年8/16,美國最大的房貸公司接受各家銀行超過一百億美元的資金,才勉強逃過破產命運,這都是快一年前的事情了。
去年九月開始就延燒到歐洲的銀行。9/14英國的Northern Rock出現擠兌。9/30網路銀行NetBank破產,瑞士銀行UBS宣布第三季損失六億九千萬美元,10/31 Fed把利率降低到4.5%。
好吧,假裝不管去年發生什麼事情,今年起陸續連鎖引爆的地雷也夠多了吧?連wiki都有完整的整理。當連Freddie Mac和Fannie Mae都出現問題的時候,這就不是茶壺裡的風暴了。結果咧,3/22之後台灣就好像變成自外於世界的烏托邦了,整天喊著「兩岸關係一改善,馬上就會好」的魔咒。
台灣很多人就只會隔岸觀火,都不會去想到這把火會不會延燒到自己,等到被燙到了,又完全沒有準備,才在那邊大呼小叫。如果有人講「次貸風暴只是最近雪球才越滾越大,所以現在才後知後覺很正常」,我會有什麼反應?我只會說,那他的標準還真低,顯然全世界都被滾到,之前連中國都滾到了,但只要不滾到台灣,就不算大?拜託,中國抱的「二房」可能還是全世界最多的,難道台灣一票只想躺在地上裝死等血濃於水的中國同胞送錢來救濟你的人都不會緊張嗎?
油價跌個10%股市就漲了?看在這風暴的份上,其實就算油價維持在每桶60美元二年,股市都會崩盤。更值得擔心的是,就像90年代初期泡沫經濟破滅的日本,把龐大的鈔票拿去補貼破產的金融體系,為了拯救次級房貸風暴,全世界的錢都會被丟到這個超級黑洞裡,進一步引起未來幾年的全球性通貨緊縮,這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最後,請大家跟我一起喊:
馬 上 就 會 好
UPDATE: (2008/7/18 19:15)
waterball@Gigabyte NCBU: FAE for Hitachi HA8000 Series 說:
我覺得啦...
台灣一堆自以為有國際觀的笨蛋,眼中其實都只有兩岸關係
好像三通後台灣就天下無敵了
御宅族美食達人 說:
因為他們不懂得真正淫亂的國際關係是要搞多P的
以為二個人叫春叫一叫就可以發片大賣了
waterball@Gigabyte NCBU: FAE for Hitachi HA8000 Series 說:
長輩所言甚是
御宅族美食達人 說:
等片子都壓好才發現人家口味都很重的,這種陽春小品是沒人要看的...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綜合華盛頓外電】 美國商務部周四公布,美國6月獨棟式新屋開工率下降5.3%至17年低點,紐約市公寓式統計程序改變,則推升6月整體新屋開工率上升9.1%。有人拿著成長一成的假數據在炒作,但其實真正的房屋開率是下跌的。看昨天美股大漲成那樣,就知道連美國都有一堆笨蛋信了。
在採用新規則後,紐約公寓式新屋開工許可申請大增,使得整體新屋開工率與開工許可數據大幅改變。
不含東北部公寓式新屋開工率,則美國6月新屋開工率下降4%。
新的規則僅影響到紐約市公寓式建築。
分析師明顯並不了解新規則的衝擊,預期美國6月新屋開工率下降約2%至年率95.9萬棟。
所以今天才有人在罵:分析師根本不了解那個統計是做什麼的。隨便啦...反正消息都是創造出來合理化行情的。
基本上啦,關於次級房貸風暴,早在去年初二三月開始出現徵兆,有些次級房貸公司破產,到4/2美國最大的New Century也掛了之後,八月各國中央銀行開始發現很多銀行手上都有這些次級房貸衍生出來的證券,都已經投入大筆資金想要處理這個問題,像Fed就決定投入一千億低利貸款給這些銀行,去年8/16,美國最大的房貸公司接受各家銀行超過一百億美元的資金,才勉強逃過破產命運,這都是快一年前的事情了。
去年九月開始就延燒到歐洲的銀行。9/14英國的Northern Rock出現擠兌。9/30網路銀行NetBank破產,瑞士銀行UBS宣布第三季損失六億九千萬美元,10/31 Fed把利率降低到4.5%。
好吧,假裝不管去年發生什麼事情,今年起陸續連鎖引爆的地雷也夠多了吧?連wiki都有完整的整理。當連Freddie Mac和Fannie Mae都出現問題的時候,這就不是茶壺裡的風暴了。結果咧,3/22之後台灣就好像變成自外於世界的烏托邦了,整天喊著「兩岸關係一改善,馬上就會好」的魔咒。
台灣很多人就只會隔岸觀火,都不會去想到這把火會不會延燒到自己,等到被燙到了,又完全沒有準備,才在那邊大呼小叫。如果有人講「次貸風暴只是最近雪球才越滾越大,所以現在才後知後覺很正常」,我會有什麼反應?我只會說,那他的標準還真低,顯然全世界都被滾到,之前連中國都滾到了,但只要不滾到台灣,就不算大?拜託,中國抱的「二房」可能還是全世界最多的,難道台灣一票只想躺在地上裝死等血濃於水的中國同胞送錢來救濟你的人都不會緊張嗎?
油價跌個10%股市就漲了?看在這風暴的份上,其實就算油價維持在每桶60美元二年,股市都會崩盤。更值得擔心的是,就像90年代初期泡沫經濟破滅的日本,把龐大的鈔票拿去補貼破產的金融體系,為了拯救次級房貸風暴,全世界的錢都會被丟到這個超級黑洞裡,進一步引起未來幾年的全球性通貨緊縮,這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最後,請大家跟我一起喊:
馬 上 就 會 好
UPDATE: (2008/7/18 19:15)
waterball@Gigabyte NCBU: FAE for Hitachi HA8000 Series 說:
我覺得啦...
台灣一堆自以為有國際觀的笨蛋,眼中其實都只有兩岸關係
好像三通後台灣就天下無敵了
御宅族美食達人 說:
因為他們不懂得真正淫亂的國際關係是要搞多P的
以為二個人叫春叫一叫就可以發片大賣了
waterball@Gigabyte NCBU: FAE for Hitachi HA8000 Series 說:
長輩所言甚是
御宅族美食達人 說:
等片子都壓好才發現人家口味都很重的,這種陽春小品是沒人要看的...
星期三, 7月 16, 2008
你們這些人看事情就只看到兩個月就對了?
二房風暴太大 衝擊難測
打字的時候,香港恆生已經破兩萬一了,之前的最高點是「三萬」。台灣無數人心目中的「理想城市」上海?心嚮往之的「烏托邦」新加坡?呵呵~一個幾乎腰斬,另一個從3600掉到2800,表現也很「出色」,不遑多讓。
話說回來,這樣看來,台股相對其他亞洲國家還算是蠻抗跌的,真是不幸中的大幸。日本?因為日本其實經濟已經算是在谷底了,泡泡還沒吹起來,很難再低下去。
我真的覺得,太多人都被「兩岸題材」洗腦了,只要兩岸三通就天下無敵,完全無視國際環境,根本就在亂搞。
最後,本日推文:
趙藤雄:政府不談願景 一直吃老本
謝金河表示,理論上大盤在7,000點應有支撐,未料二房事件突發衝擊,這風暴太大、不確定因素太多,金融股最怕風吹草動,倘若相關金融機構未能有效澄清,二房公司能否穩住等,都還待觀察。他說,台股自520以來的跌勢,前一波是油價飆升帶動殺盤,原本台股有望止跌,卻又因美次貸擔保問題顯現,再殺一波,現面臨6,500點10年線大關,觀察過去自1萬2,682點下殺以來的經驗,「理論上10年線應可守住」。請問什麼叫做「突發衝擊」?如果去年發生的事叫突發衝擊,那我真的不知道什麼叫做「長期」了?近一百年前的經濟大蕭條才是長期?
謝金河強調,從歐股頻頻破底,次貸後續危機如滾雪球一樣愈演愈烈,「是過去兩個月所未見」,10年線要守,還要觀察全球股市變化。
話說回來,這樣看來,台股相對其他亞洲國家還算是蠻抗跌的,真是不幸中的大幸。日本?因為日本其實經濟已經算是在谷底了,泡泡還沒吹起來,很難再低下去。
我真的覺得,太多人都被「兩岸題材」洗腦了,只要兩岸三通就天下無敵,完全無視國際環境,根本就在亂搞。
最後,本日推文:
趙藤雄:政府不談願景 一直吃老本
星期二, 7月 15, 2008
「因為美股大跌45點,所以使台股受影響小跌三百多點」
看來5/20以來的台股表現真的相當出色,讓我歡樂無限,洨容滿面啊!XD
先來看看今天早上中時的鐵齒新聞。
電子F4除權啟動 台股7000攻防
更妙的就是收盤後的這則新聞。如果這些人真的是「經建會官員」,那這個政府的麻煩就真的很大了。
經建會:基本面良好 美國房貸衝擊應有限
拜託,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台灣對外經貿的結構就是透過中國對美歐日大量出超,美國經濟衰退,台灣憑甚麼爽?要十個人吃一盤蚵仔煎的大陸觀光客去買你那堆賣不掉的東西喔?
靠,米國都快燒起來了,還可以把次級房貸風暴看得如此雲淡風輕,腦袋到底有沒有問題啊?蒸發掉的錢被經過重重包裝,接下來在各類信用市場都會大爆發...美國的銀行會倒好幾家耶!我能說台灣大多數人都不知好歹嗎?
這突然讓我想起去年初某位前同事在MSN上跟我闡述2008年要大舉進軍台股的理由:「馬英九上台,兩岸就變好,兩岸一變好,台股就會漲」。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這些人的「理論基礎」在哪裡啦,反正對他們來說,一切都是阿扁的錯,呵呵~
好希望台股跌到6330,讓馬政府實現另類的「633」政見,樂觀其成,我真雞巴。XD
倒是李家同這篇文章蠻深得我心就是了。
先來看看今天早上中時的鐵齒新聞。
電子F4除權啟動 台股7000攻防
「法人認為,除了宏達電外,聯發科(2454)、台積電(2330)等重量級權值股,近日也將進入除權息旺季,初估本周指數蒸發約86點,指數將重回7,000點整數關卡游走,進行多空保衛戰。」好吧,這種話從九千點一路聽到七千點了,看看你們還能繼續無病呻吟多久。反正只要有心,處處都是「底部」。
更妙的就是收盤後的這則新聞。如果這些人真的是「經建會官員」,那這個政府的麻煩就真的很大了。
經建會:基本面良好 美國房貸衝擊應有限
「經建會其他官員也對今天台股重挫表示不能理解,雖然國際經濟趨緩,台灣景氣確是步入收縮期,但實際上美國占全世界經濟體規模比重正在下降,在中國等新興體崛起後,美國經濟衰退對台灣影響沒有過去大。我就很想問:中國這些新興經濟體是靠哪個市場「崛起」的?整個亞洲經濟的成長動力在哪裡?台灣的電子產業健全,但如果美國經濟衰退,請問大多數的產品要賣給誰?全亞洲股市都跌2%到3%,所以看不出「悲觀的理由」?
經建會官員強調,再加上台灣電子產業等體質健全,市場競爭力夠,更重要的是兩岸關係正在改善中,實在看不到有那麼悲觀的理由,應該是美國房貸業者財務危機影響國內業者相關訊息不透明,才造成市場信心潰散。」
拜託,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台灣對外經貿的結構就是透過中國對美歐日大量出超,美國經濟衰退,台灣憑甚麼爽?要十個人吃一盤蚵仔煎的大陸觀光客去買你那堆賣不掉的東西喔?
靠,米國都快燒起來了,還可以把次級房貸風暴看得如此雲淡風輕,腦袋到底有沒有問題啊?蒸發掉的錢被經過重重包裝,接下來在各類信用市場都會大爆發...美國的銀行會倒好幾家耶!我能說台灣大多數人都不知好歹嗎?
這突然讓我想起去年初某位前同事在MSN上跟我闡述2008年要大舉進軍台股的理由:「馬英九上台,兩岸就變好,兩岸一變好,台股就會漲」。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這些人的「理論基礎」在哪裡啦,反正對他們來說,一切都是阿扁的錯,呵呵~
好希望台股跌到6330,讓馬政府實現另類的「633」政見,樂觀其成,我真雞巴。XD
倒是李家同這篇文章蠻深得我心就是了。
星期日, 7月 13, 2008
IBM Power7...哇哩咧~
IBM's eight-core Power7 chip to clock in at 4.0GHz
Details on IBM/NCSA BlueWaters
Processors: 38,900 Power7 @ 4.0GHz, 45nm
Cores: 311,200 (8 cores per processor)
Peak: 10 PFLOPS (32 GFLOPS/core)
Memory: 620TB (2GB per core)
Memory bandwidth: 5 PB/s
Interconnect: 1.3 PB/s
Storage: 26 PB
Racks: 100
Space: 4,400 sq.ft
另外,看樣子是4 threads per core,大概還是SMT吧。
那麼,我看到的第一個印象是什麼?
一、相較於雙核/5GHz的Power6的3.75 bytes per flop(一般超級電腦的「理想標準要求」是4 bytes per flop),八核/4GHz的Power7僅有0.5 bytes。換言之,可能非得像BlueGene/L可將L2 cache切成local memory般的調整外部L3,才有可能提供夠穩定的記憶體頻寬。
二、Power7核心應大致延續Power6,不會有太多更動(?)。果真如此,Power7的die size應該會大的驚人,除非Power6本身具備驚人的縮小潛力。話說回來,如果是Power5,原生八核,時脈又跑到4GHz,那表現應該會強到爆炸完全破表吧。
三、我很不想疑神疑鬼穿鑿附會坐在路邊摸水晶球隨隨便便賭上爺爺的名譽,不過我這樣看下來,似乎過去外界盛傳「IBM Power7將和AMD Opteron共用腳位」的謠言,看起來真的有那麼一絲絲的可能性了。
為何我會這樣講?舉例如下:
˙如AMD先前未更動roadmap,在2010年,AMD也將推出原生八核、45nm製程、dual chip per module的K11 "Sandtiger",單一server連接四顆DCM→和NCSA BlueWaters的Power7系統完全一樣。
˙Power7單一CPU的記憶體理論頻寬是128GB→剛好等於Socket G34/Socket G3 + G3MX的四通道DDR3-1600。唯一的大哉問是:Socket G34可以滿足IBM Power系統對memory RAS的需求嗎?我打一個很大的問號。
˙剛剛順手推算,假設NCSA BlueWaters佈署的2U box內部四顆DCM組態會用到八條全速的HT3,換言之,其相較於記憶體的比例,完全等同於BlueWaters的1.3PB/5PB→幹,這未免太巧了吧?雖然不太清楚那"interconnection"的定義是什麼,是僅限box to box還是連inside box都算進去。
但也別忘了,HyperTransport本身具備外接規格,可一口氣統一由內而外的interconnection,這似乎很適合當貴死人不償命的GX Bus替代品。
反正...機率從"0"→1%。
では、ごきげんよう。
Details on IBM/NCSA BlueWaters
Processors: 38,900 Power7 @ 4.0GHz, 45nm
Cores: 311,200 (8 cores per processor)
Peak: 10 PFLOPS (32 GFLOPS/core)
Memory: 620TB (2GB per core)
Memory bandwidth: 5 PB/s
Interconnect: 1.3 PB/s
Storage: 26 PB
Racks: 100
Space: 4,400 sq.ft
另外,看樣子是4 threads per core,大概還是SMT吧。
那麼,我看到的第一個印象是什麼?
一、相較於雙核/5GHz的Power6的3.75 bytes per flop(一般超級電腦的「理想標準要求」是4 bytes per flop),八核/4GHz的Power7僅有0.5 bytes。換言之,可能非得像BlueGene/L可將L2 cache切成local memory般的調整外部L3,才有可能提供夠穩定的記憶體頻寬。
二、Power7核心應大致延續Power6,不會有太多更動(?)。果真如此,Power7的die size應該會大的驚人,除非Power6本身具備驚人的縮小潛力。話說回來,如果是Power5,原生八核,時脈又跑到4GHz,那表現應該會強到爆炸完全破表吧。
三、我很不想疑神疑鬼穿鑿附會坐在路邊摸水晶球隨隨便便賭上爺爺的名譽,不過我這樣看下來,似乎過去外界盛傳「IBM Power7將和AMD Opteron共用腳位」的謠言,看起來真的有那麼一絲絲的可能性了。
為何我會這樣講?舉例如下:
˙如AMD先前未更動roadmap,在2010年,AMD也將推出原生八核、45nm製程、dual chip per module的K11 "Sandtiger",單一server連接四顆DCM→和NCSA BlueWaters的Power7系統完全一樣。
˙Power7單一CPU的記憶體理論頻寬是128GB→剛好等於Socket G34/Socket G3 + G3MX的四通道DDR3-1600。唯一的大哉問是:Socket G34可以滿足IBM Power系統對memory RAS的需求嗎?我打一個很大的問號。
˙剛剛順手推算,假設NCSA BlueWaters佈署的2U box內部四顆DCM組態會用到八條全速的HT3,換言之,其相較於記憶體的比例,完全等同於BlueWaters的1.3PB/5PB→幹,這未免太巧了吧?雖然不太清楚那"interconnection"的定義是什麼,是僅限box to box還是連inside box都算進去。
但也別忘了,HyperTransport本身具備外接規格,可一口氣統一由內而外的interconnection,這似乎很適合當貴死人不償命的GX Bus替代品。
反正...機率從"0"→1%。
では、ごきげんよう。
AMD的股價原來已經這麼悽慘了...
超微 提列9.48億美元資產減值
我能說server市場的momentum和cash flow遠超過DIY族群所能想像的程度嗎?
超微計畫整頓的重點之一是銷售手持裝置用晶片的冶天科技,該事業第一季營收萎縮31%,認列800萬美元的營業損失。超微說,冶天科技的表現不符預期,導致公司提列8.8億美元的商譽與無形資產減損。一般聽到的觀點是:ATI救了AMD,但現在看來,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看看RV770能不能挽救這麼慘烈的情勢。
超微與富士通(Fujitsu)合資成立的飛索公司,也面臨市值大幅縮水窘境。超微估計第二季將認列2.400萬美元的投資損失,及持有標售利率型證券造成的1,200萬美元虧損。其他資產減值還包括3,200萬美元的裁員與公司整頓相關費用。
超微股價11日在紐約證交所下跌12美分或2.4%,收4.84美元,該股今年來已重挫35%。
我能說server市場的momentum和cash flow遠超過DIY族群所能想像的程度嗎?
星期六, 7月 12, 2008
用太舊的顯示卡還是盡量不要亂換最新版的司機
這次真的被nVidia害慘了。
週一碰巧更新cFosSpeed版本,想說好久沒更新顯示卡的司機了,就快樂的到nVidia官網下載6/23的175.19,讓我度過了歡樂的三天。
週二晚上下班回家開機,咦,怎麼在XP登入畫面輸入密碼後,就死當在桌布了?不信邪,強制reset,靠,怎麼又來個畫面花掉,有夠像過去因超頻記憶體失敗的下場。嗯,可能是電腦整天沒開機悶在房間,機殼內像烤箱,CPU又是安裝SonicTower缺乏主動散熱的後果,或著是我在青雲7600GS上面加裝的Zalman風扇又發春不轉了。
索性打開機殼透透氣,風扇電源線拔掉重接,洗澡回來再重開,喔,好了。大約浪費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
週三下班後,又碰到一樣的狀況。讓我很不爽的是,nVidia那硬體自慰士...硬體衛士動不動就跳出來鬼叫電源不夠。好吧,比照昨天如法炮製一番,順便給顯示卡降頻,看能不能省一點電。靠,調整項目竟然不給用,那兩條bar怎麼拉都跳回系統預設。算了,能用就好,能用就好。
週四晚上就更慘了,怎麼救都沒用,就一直給我死當,心理想該不會是硬碟出問題了吧?先進入保護模式,設定硬碟掃描,看著藍底白字顯示有如烏龜爬行的進度之際,就打個電話給hotball聊天消磨時間,結果...
幹,原來你也碰到一樣的狀況呀!
然後就被諄諄告誡:吃飽沒事幹不要換最新的司機。
所以等硬碟掃完後,直接在保護模式幹掉該死的175.19,重新裝上存放在硬碟內、去年10/9的163.75,果然「馬上就變好」。
整整浪費我快兩小時的時間,電腦恢復正常時,都已經快十二點了。事後回顧,看來有點像175.19和7600GS的thermal sensor犯衝,或是偷偷幹了超頻好事的樣子。
反正,弄到我週四晚上Mnemosyne -ムネモシュネの娘たち最終話沒看,スレイヤーズREVOLUTION第二話沒看,セキレイ第二話也沒看,媽的,nVidia能不能賠償我這個從RivaTNT至今多年來不棄不離的熱情支持者在精神和時間的雙重損失啊?-_-凸
週一碰巧更新cFosSpeed版本,想說好久沒更新顯示卡的司機了,就快樂的到nVidia官網下載6/23的175.19,讓我度過了歡樂的三天。
週二晚上下班回家開機,咦,怎麼在XP登入畫面輸入密碼後,就死當在桌布了?不信邪,強制reset,靠,怎麼又來個畫面花掉,有夠像過去因超頻記憶體失敗的下場。嗯,可能是電腦整天沒開機悶在房間,機殼內像烤箱,CPU又是安裝SonicTower缺乏主動散熱的後果,或著是我在青雲7600GS上面加裝的Zalman風扇又發春不轉了。
索性打開機殼透透氣,風扇電源線拔掉重接,洗澡回來再重開,喔,好了。大約浪費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
週三下班後,又碰到一樣的狀況。讓我很不爽的是,nVidia那硬體自慰士...硬體衛士動不動就跳出來鬼叫電源不夠。好吧,比照昨天如法炮製一番,順便給顯示卡降頻,看能不能省一點電。靠,調整項目竟然不給用,那兩條bar怎麼拉都跳回系統預設。算了,能用就好,能用就好。
週四晚上就更慘了,怎麼救都沒用,就一直給我死當,心理想該不會是硬碟出問題了吧?先進入保護模式,設定硬碟掃描,看著藍底白字顯示有如烏龜爬行的進度之際,就打個電話給hotball聊天消磨時間,結果...
幹,原來你也碰到一樣的狀況呀!
然後就被諄諄告誡:吃飽沒事幹不要換最新的司機。
所以等硬碟掃完後,直接在保護模式幹掉該死的175.19,重新裝上存放在硬碟內、去年10/9的163.75,果然「馬上就變好」。
整整浪費我快兩小時的時間,電腦恢復正常時,都已經快十二點了。事後回顧,看來有點像175.19和7600GS的thermal sensor犯衝,或是偷偷幹了超頻好事的樣子。
反正,弄到我週四晚上Mnemosyne -ムネモシュネの娘たち最終話沒看,スレイヤーズREVOLUTION第二話沒看,セキレイ第二話也沒看,媽的,nVidia能不能賠償我這個從RivaTNT至今多年來不棄不離的熱情支持者在精神和時間的雙重損失啊?-_-凸
[東施效顰,依照造句]我這樣改看來真的很討打呀!XD
Eji之前的留言:不知道這樣改會不會被鄉民們阿魯巴到死。
當然要這樣改需要一狗票打死我自己都不相信的前提,像Intel和IBM只想專注於小型化的HPC系統等,不過我真的非常好奇,那票教科書的大師級作者,看到一堆類似的概念在今天通通都被掛上「GPGPU」的帽子,到底會作何感想,我蠻期待Quantitative Approach第五版可以納入這部份的內容。
設法讓GPU多一些泛用化的功能,和「疊床架屋作CPU的事情」真的是兩回事。看著看著,回想當年的i860、今天的Cell、無數教科書上才看得到的大型向量電腦與讓人看到吐血的編譯器最佳化手段,搞不好Intel現在是這樣想的:
GPU之所以還沒有被CPU吸收,是因為繪圖的需求還在成長,音效卡會被吸收是因為需求停頓了,所以自然被巨輪壓過。
所以GPU如果還在成長,那麼在少數overhead交換下,可以做一些額外的事情,自然user會很歡迎,因為user已經幾乎是"必定購買"性能或高或低的GPU了,GPU到目前為止是少數可以認定為"商業上成功"的co-processor,因為繪圖的需求目前還沒有看到停頓,等哪天停頓了,也不知道是多久以後的事情了。
shader透過增加thread、提高某些控制複雜度來強化延遲掩蔽能力都還是"順便"的,真的塞上x86 ISA才叫做疊床架屋。
設法讓CPU多一些泛用化高浮點輸出的功能,和「疊床架屋作GPU的事情」真的是兩回事。
CPU之所以還沒有被GPU吸收,是因為汎用運算的需求還在成長,音效卡會被吸收是因為需求停頓了,所以自然被巨輪壓過。
所以CPU如果還在成長,那麼在少數overhead交換下,可以做一些額外的事情需要高效能浮點運算的工作,自然user會很歡迎,因為user已經幾乎是"必定購買"性能或高或低的CPU了,CPU到目前為止是少數可以認定為"商業上成功"的co-processor,因為繪圖的汎用計算能量的需求目前還沒有看到停頓,等哪天停頓了,也不知道是多久以後的事情了。shader執行單元透過增加thread新指令集、導入CMT等簡單形式的multi-threading提高某些控制複雜度來強化延遲掩蔽能力都還是"順便"的,真的把正常的高階語言編譯環境塞上x86 ISA指令集架構透明度不足的GPU才叫做疊床架屋。
當然要這樣改需要一狗票
星期五, 7月 11, 2008
星期三, 7月 09, 2008
Larrabee、1T Flops Cell、Fusion、GPGPU和OpenCL
嗯,最近因為Intel要在Siggraph 2008正式發表Larrabee,越來越多相關討論出現在網路上,又剛好夢遺工廠...呃,夢工廠傳出全面捨棄AMD轉向Intel的新聞,讓我想起去年七月幫已消失的PC Shopper亂寫的東西先不管Intel三太子上身的瘋狂構想能否威脅既有的顯示卡市場(短時間內絕對不會),Larrabee對正急著在教育界推廣CUDA/Tesla的nVidia,恐怕是極為沈重的一擊,即使Larrabee是明年才會問世的產品。另外可以確定的是,Intel未來勢必會將
我會很期待在2010年,Intel以Sandy Bridge/Larrabee為基礎的Heterogenerous many-core,對決IBM那擁有兩個新型PPE和32組SPE的Cell。接著,就等著看AMD/ATI打算怎麼跟進了,現在完全看不出來他們的真正的Fusion到底會長成什麼樣子。
至於我對一票人一頭熱的GPGPU,只有一個看法:今天顯示晶片就是因為沒有「汎用化」的包袱,才有如此簡單的控制單元結構和巨大的理論浮點效能,但現在反過來看到漂亮的規格數據,就反過來想讓它汎用化,在上面疊床架屋,去作CPU的事情,難道都沒人覺得這背後的邏輯實在很奇怪嗎?反正看看Apple提議的OpenCL能搞出什麼名堂,搞不好真有人堅持GPGPU才是人類未來運算需求的王道
Update: (2008/7/10 10:30)
錯誤 1: Sandy Bridge會把重心放在內部的ring bus上,大概就是為了這需求吧。
更正: 那不叫作 ring bus, 那只叫作 ring 或 ring architecture, 同時, 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訴你重心擺在這裡不是為了 Larabee
錯誤 2: 我會很期待在2010年,Intel以Sandy Bridge/Larrabee為基礎的Heterogenerous many-core
更正: 我只能告訴你這不對, 但是我不能透露其它資訊
Intel U.S. 某部門苦工
Labels:
Comment,
Computer,
CPU,
Game,
Graphic,
HPC,
PCADV,
ProcessorWatch,
Programming
星期二, 7月 08, 2008
路線調整:指令集擴充與處理器微架構之間的互動關係
市場定位→作業系統、應用程式、API和程式語言的需求→指令集相對應的改變→相對應的最有效率微架構→該微架構是否反過來製造了對新指令的需要→最終結果→日後的影響
道理很簡單,指令集就是「電腦的語言」,今天既然講明「闡述指令集架構和產品實作之間的互動」,像x86搞得一票CPU怪裡怪氣,那為何不去深入探討自386開始一連串天搖地動的修訂與擴充,到底強迫廠商幹了哪些好事?為了解決哪些人的問題?更不用講IBM和Sun這種「貫徹長期商業策略」的大公司,一切的一切,完全緊緊綁著客戶的需要。
講的更白一點,計算機結構和作業系統教科書,本質上只是從兩個不同的觀點看待一台電腦(所以搞得Andrew Tanenbaum的兩本書的內容竟然可以重複這麼多),我現在就要同時整合這兩者,甚至還得包含程式語言、編譯器與應用程式行為的領域,否則對處理器的分析,根本只是沒有靈魂的空殼。
顯示晶片也是處理器,也一定有其「語言」,連DSP都可以了,有什麼理由不能像處理器一樣的被檢視,而被搞得像化外之民,連關鍵字用詞與意含都和別人不一樣?
大概就是這樣,雖然有點不可為而為之,夜郎自大,以管窺天,就當強迫自己奮發圖強溫故知新的藉口吧。では、ごきげんよう。
Labels:
Computer,
CPU,
Graphic,
PCADV,
ProcessorWatch,
Programming
星期一, 7月 07, 2008
這不是蘇花高這不是蘇花高~~~騙誰呀?我沒有強暴她,只有把老二放進去,但沒有射出來!
行政院新聞局長史亞平表示,劉揆宣示興建的是「蘇花公路危險路段替代道路」,雖然這段替代道路是高速公路性質,「但不是蘇花高速公路」,也不能形容是蘇花高的一段。「就算替代道路使用原本蘇花高路廊,也並不表示未來就是蘇花高的一段。」
史亞平指出,蘇花高環差分析爭議大,目前根本沒有蘇花高,就算替代道路使用原本蘇花高路廊,也並不表示未來就是蘇花高的一段。劉揆的指示是,替代道路必須要有高速公路水準;如果未來有機會在蘇澳到花蓮間興建高速公路,這條替代道路也能納入、不致浪費。
這句話就表現出來真正的意思:
「我不是建蘇花高,只是要在之前預計要建蘇花高的地方,建另一條高速公路而已。」
真不愧是大明星新聞局長,白馬非馬,白鳥非鳥,白蛇非蛇,白洨非洨。
馬政府想要分段暗渡陳倉,換個名字就把同路段原本環評不過的案子包裝通過,這樣子前後矛盾,失信於民,一案二審的白痴態度,應該不是隨媒體起舞就幹得出來的。
星期日, 7月 06, 2008
星期五, 7月 04, 2008
Real-Time Rendering第三版
Amazon連結
天瓏連結
說真的,自從幾年前當兵時用一週的時間看完第一版後,再也沒有入手任何一本和圖學有關的書籍,剛好最近打算重拾遺忘的回憶(近三年前Shopper還沒倒時,我就和他們商量Processor Watch
當然,只有一本書是絕對不夠的,關鍵還是維持敏銳感,畢竟脫節太久了,甚至還得強迫自己coding才行。說到這個,我這方面的螺絲根本不是鬆了,而是完全掉了。
不過天瓏代定價3739是想怎樣?搶劫嗎?算了,還是乖乖上Amazon刷信用卡比較好。
靠~熊熊想起我閱讀schedule還有十來本書還沒消化...
星期四, 7月 03, 2008
本日佳句,柏油評價可以到五桶瓦斯
院士批政論節目 言語暴力壞示範
國民黨立委邱毅:「張俊彥不就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嗎?另外還有一個講話也很大聲,李遠哲我不能說他禍害吧,至少叫為虎作倀吧,他幫著陳水扁禍害台灣8年,自己毫不知道檢討檢討自己,我在學術界20幾年,我雖然沒有拿到院士,但是我的學術經歷,也不比你們差太多,不要在這邊老王賣瓜。」
為反對而反對,並不會讓你比較接近真理
近代研究戰略思想的學者,或多或少都會爭論Clauswitz是否受到Hegel的影響,甚至變成其門徒。因為在1826年和1827年之間,Clauswitz發現他的基本理論觀念並不完全符合其歷史實務經驗,被迫必須設法協調兩者,否則將面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
那Hegel辯證法(Dialectical Method)的特點是什麼?他認為一切的「對立」與「矛盾」,實際上都是「單獨整體的不同方向」。Hegel採取正、反、合之理論,用否定作為從正到反的過程,用「超越」(棄而提升)作為由反再回到正的「合」作用,這「超越」也就是「否定之否定」亦即回歸到原來的出發點。
真理是一連續而動態性的發展歷程,是走過正反對立或矛盾的側面,而走向一個新的統合點,但此新的統合點並非終點,而是另一階段或另一層面的起點,真理會再度揚棄此暫時的結合點,而走向矛盾的對立面,並走向更高層次的統合。如此一來,真理是一無止盡的辯證性發展歷程,引人不斷走向更高的統合點,也藉此向人呈顯無限豐富的意含。(啊,我在寫什麼?)
換言之,Hegel辯證法起始於主觀與客觀的對立,真理本身不在主觀或客觀的任何一方,而是由主觀和客觀的互相辯論,而在對立中求出主、客觀兩方都承認的統一。
結果看來這世界上還真是不少半吊子的Hegel信徒,老是為反對而反對,缺乏屬於自己的中心思想和基本信念。這票人常常把「看事情要客觀」掛在嘴邊,卻不照照鏡子瞧瞧自己的「主觀思想」到底在哪裡,所作所為都是隨波逐流的無根浮萍,蓋在流沙上的城堡。
我們在日常生活經常看到這樣的例子。在職場,不乏故意和別人唱反調的主管與同事,美其名為「challenge」,實則為無理取鬧。
在計算機技術領域的「效能」更是如此。偉大的Patterson和Hennessy就曾在書上講明:最好的benchmark就是實際執行應用程式。任何的效能比較,在沒有確定實際應用前,拿測試數據回過頭去硬凹武斷狹隘的結論,如同「先射箭再畫靶」,根本是沒有意義的。
網路上氾濫的政治嘴砲戰就不用浪費文字敘述了。
回過頭來,Clauswitz後來怎麼做?根據Hegel的思想,他的矛盾即迎刃而解,不再需要放棄兩個對立觀念中的任何一個,採取一種較高的觀點,同時保留兩個觀念,並分別視為單一整體的不同面向。同理可證,對人生來說,其存在意義,在於將此方法落實到日常生活,可提攜自我,更具接納與整合不同意見之能力。嗯...啊,怎麼越寫越八股了?
最後,還是一句話:為反對而反對,並不會讓你比較接近真理。願各位濕兄濕弟曠男怨女長輩窮人宅男腐女一同共勉之。
星期二, 7月 01, 2008
訂閱:
意見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