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9月 20, 2009

玩弄數字並不會讓謬論變成真理

嗯,又來第二發了,果然「民進黨執政八年」這張神主牌真好用,講得好像執政八十年一樣。
補充一下。

有太多方式可以證明高雄不需要捷運,至少,目前的發展看起來不需要捷運的理由。

光是人口數字/土地面積就是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高雄都會區,面積1325平方公里,大部分都是平地,人口275萬。

台北都會區,面積2325平方公里,平地面積不足600平方公里,在籍人口685萬...但是大家都知道桃園的200萬人口,大部分活動(就業 就學 休閒等)都是以台北都會區為核心,甚至遠達竹北。

所以台北都會區的實際活動人口一般都估計達到800萬左右。即600平方公里內塞了台灣1/3以上的人口。

光比人口數與土地面積,就看的出端倪,誰的捷運建設比較會成功。其實北部是,由不得不成功,實在土地太窄又塞了太多人了。 >< 更不論細部的,高雄都會區還存在大量務農與漁業等一級產業人口,沒有通勤需求;台北都會區則是台北縣、桃園縣等區域明顯的依賴台北市的工商業就業活動,所以有強烈的通勤需求。 所以歸根就底,高雄沒有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才是根本的原因,真的是因為政府重北輕南嗎?那民進黨上台那8年不是要平衡南北嗎?結果是讓台北市的內科+南軟更茁壯,吸走更多人?高雄縣市還是人口淨移出往北部的大戶...
是啊,從頭到尾都是你自己「看起來」,完全「從台北看天下」的角度看事情。誰說一定要有北台灣等級的人口規模,才需要捷運系統?講白了,環顧世界,高雄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到達非蓋不可的標準了,更不用講台北,今天有誰不認為現在這個「未來路網」只勉強到達今日的需求、台北捷運系統根本就需要東京1/4的規模嗎?還「有運量才蓋」咧。
所以高捷的根本問題在高雄的就業結構與產業發展問題,這個不解決,高捷弄再好都沒有用。

這種建設一定要中央弄嗎?以內科為例,實際上就是地方政府推動的啊,結果發展得相當成功。不管怎麼反證,內科就是有10萬上班族,加上南軟就有12萬人。
你為什麼就不會想到交通建設也可以改善就業結構和產業發展?姑且不論這是國中課本就會教的道理,台北市政府那麼多「捷運帶動發展」的宣傳大概都白做了?「促進南北平衡」的高鐵大概也白蓋了吧。

天底下沒有政府不希望透過交通建設來刺激經濟發展(因為這手段最直接有效),這也是基本到不行的常識,不過好像對你並不適用。

你前面留言「建議」我搬到「樂活」的中南部,對不起,無論在台北還是東京,我已經太過習慣捷運生活,沒夠好的捷運我這個電車痴漢就不會樂活,所以我也不想搬回久違的高雄為當地經濟貢獻棉薄之力,這樣回答你滿意了嗎?
高雄連續幾任的民進黨政府在常常搞,不,幾乎只會搞政治的同時,有沒有一天思考過經濟建設的問題呢?
果然一下子就露出馬腳了,我們就來看看高雄捷運是怎麼來的:

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簡稱高雄捷運)是台灣第二個營運的大眾捷運系統,以高雄市為中心,同時向高雄縣等縣市提供服務,計畫中的延伸路線亦涵蓋屏東縣部分地區。本系統於1979年,高雄市於改制為直轄市,不久後即出現以高雄市為中心,興建大眾捷運系統的提議。當時由高雄市政府工務局都市計畫科(今 都市發展局)負責,初期委託交通部運輸計畫委員會(今 運輸研究所)研擬《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長期發展建議路網》方案,規劃U1、U2、U3、U4四條路線。之後受託從事研究的國立交通大學也提出《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發展計畫與市區鐵路改善方案之配合規劃》,將運委會的計畫內容略作修正。另外還有美國國務院透過美國在台協會資助之顧問團所進行的中運量捷運系統規劃。不過由於預算或經費有限,加上當時多數意見認為既有道路系統已足夠負擔交通流量,對捷運的需求不高,因此上述規劃案皆未能進入具體執行階段。

1987年1月,高雄捷運發展計畫首次送交行政院備查1988年,市政府發出公告,公開徵求《高雄都會區大眾運輸系統調查、分析、改善及捷運系統可行性研究規劃》服務建議書,經評選後決定由美國路易士伯格國際工程顧問公司(Louis Berger International Inc.)承辦。該公司所提出的規劃案包括紅線、橘線、藍線與棕線,總長為77.7公里。其中紅線(橋頭—臨海工業區)與橘線(中山大學—鳳山黃埔公園[3])於1991年1月25日經行政院核定為第一期第一階段辦理項目1994年,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成立,除了準備進行捷運興建工作外,亦逐步修正路線。

本系統於1980年代開始規劃,初期路網(紅線與橘線)規劃為高運量系統,1998年行政院決定以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辦理1999年經甄選由高雄捷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興建初期路網,並於2008年通車、開始營運。

請告訴我,高雄連續幾任的民進黨政府在「搞什麼」?最好民進黨有那個通天本領弄到時光機跑到過去搞政治搞出捷運啦。

5 則留言:

Reich 提到...

水球大您好:
讓您三更半夜還回應,真是相當榮幸。^^
所以先搶個沙發座一下。

能跟您直接討論問題,還承蒙您回應,我是真的蠻高興的啦,另外您電腦方面的文章都是我常常拜讀的,稱呼您「大」這個是發自內心的尊稱,以您的學經歷也確實當之無愧的。
-----------------
您的回應很多,受教了,還要仔細研究一下,再與您討論。^^

首先敢問一下,請教您:「講白了,環顧世界,高雄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到達非蓋不可的標準了」這句話的來源是?

molesterwaterball 提到...

不需要來源,你只要參考其他國家的其他城市就自然可以得到答案,如同台灣到現在才在趕著建設人家幾百年前就有的衛生下水道一樣。

Reich 提到...

好吧。XD 不過沒有資料,莫須有如何服眾?建立捷運的標準又真的放諸四海皆準?

就如同您講的,交通建設可以帶動經濟發展,是啊,但也不是真理啊:那兩個內陸農村之間設立磁浮列車,也應該可以讓這兩個內陸農村明天就變上海了。

結果是磁浮列車花了3000億,帶來50億的經濟效益,這種類似例子台灣還蠻多的對吧。凡事不能只看這個交通建設可以給那兩個農村帶來50億這點來規劃吧?

有句成語叫「橘越淮而枳」,最好什麼討論都這麼簡單,全世界都有一套真理,那就真是理想國啊。

Reich 提到...

那個...不是我沒事想貼這麼多篇,因為留言沒法修改... =.=

民進黨政府對高捷做了什麼事情啊?我想水球大您應該忘了,高捷的泰勞抗暴事件吧。

好啦不提這個神主牌?那有個問題或許您不知道,因為看來您的資料也是Google提供的,您知道地方政府可以修改捷運的站址嗎?畢竟地方政府才最了解實際需求,台北現在的捷運南北線就還在討論站址中。

那個高捷2002年才開始蓋,1998年高雄就是民進黨執政了,站址規劃的這麼爛,民進黨政府都沒有責任?

C 提到...

附和一下 Reich

其實公共建設都需要一定的人口,基本經濟規模才會有效的,(當然不是說要已經超大都會,但需要基本的通勤人口的量)我個人不覺得高雄不需要捷運,只是時間和規模處理方式的不同,同樣台中目前也還不需要,不需要所有政策討論都用藍綠眼光來看...不然也未免太狹隘..

另外我想問一下版主:你說"台北捷運現在也還在「蓋越多越虧」啊" 可以具體說明一下你的理論基礎? 現在虧損的狀況?